《西游记》为什么能被评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因为文笔瑰丽,其他古典小说难以与之相比;而且他寓意深刻,揭示了三教合一的修心之道。明代知名小说家吴承恩先生于晚年创作的通俗小说《西游记》被当代社会称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拥有着众多的前身“世德堂本”,“杨致和本”,“李贽本”等等不胜凡举,其中最经典,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当今的通行本。通行本西游记到底有什么魅力,能感染无数中国人,又是靠它怎样的过人之处,才被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呢?
首先,吴承恩文笔功力深厚,《西游记》文字之美,独步古今文坛。中国的通俗古典小说,大多数在民间百姓,街头巷尾流传,所以品质良萎不齐。比如说同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后世民间对它多有续写,但多半文字粗鄙,语言逻辑混乱,这也是当时通俗小说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西游记》绝非如此,西游记中,可以看出作者文笔返璞归真,很多处仅仅以寥寥数笔,如灵台方寸山,须弥山胜景等,就勾勒出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画卷。后世的《封神演义》也深受影响,甚至对《西游记》中的出色诗词,长句进行剽窃。
其次,西游记微言大义,揭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道,堪称一部奇书。在历代对《西游记》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游记》中的主旨绝不是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取经故事,每个人都意有所指。孙悟空,代表心猿,主旨人心不定,不能慑服,所以“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如来指人的真如本性,所以“根本性元,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正是因为如来是真心,孙悟空为心猿,所以只有如来才能收服孙悟空。西游记之微言大义可见一斑。
《西游记》被评选为中国四大名著绝非偶然:它正是靠着出色的文笔,深刻的隐喻,宏大的主题,才被无数人所认可,不愧是中国古代最出色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