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与数据库设计步骤相关的话题( 1 ) 同学们已学习完“项目一-需求分析”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设计一个数据库需要我们耐心收集和分析数据,仔细理清数据间的关系,消除对数据库应用不利的隐患等等。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按步骤认真完成。一个数据库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将来基于该数据库的应用。
另外,数据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具体的应用相关的,为具体的应用而建立的。因此在设计数据库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应用的目的,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也应时刻考虑用户需求,数据库与具体应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收集数据;
建立概念模型;
建立数据模型;
实施与维护数据库;
1.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收集数据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收集数据。通常,我们也把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称为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通过详细调查要处理的对象来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且通过调查、收集和分析信息,以了解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要完成什么样的数据处理功能。这一过程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确定目的之后就需要根据目的收集有用的数据。在着手收集数据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查用户的实际需求,然后分析与表达这些需求。调查用户需求的方法有很多,如查阅记录、访谈、开调查会、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或回答相关问题等。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访谈,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设计合理的调查表来与用户直接交流。通过充分交流,可以了解他们平时是如何使用数据库的,以及对当前信息的要求,进而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字段,并根据设计的字段收集数据。
2.建立概念模型
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以及完成数据收集后,就进入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第二阶段——建立概念模型。这一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设计时,一般先根据应用的需求,画出能反映每个应用需求的E-R图,其中包括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的类型。然后优化初始的E-R图,消除冗余和可能存在的矛盾。概念模型是对用户需求的客观反映,并不涉及具体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表达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而不考虑具体实现问题。
3.建立数据模型
完成上一阶段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与具体计算机软、硬件无关的概念模型。接着我们就可以着手建立数据库模型了,这是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将概念模型中得到的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模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数据模型一般分为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模型等。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关系数据模型,我们通常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4.实施与维护数据库
最后一个阶段是实施与维护数据库。完成数据模型的建立后,我们就必须对字段进行命名,确定字段的类型和宽度,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数据库语言创建数据库结构、输入数据和运行等,因此数据库的实施是数据库设计过程的“最终实现”。如果数据库运行很成功,则表明数据库设计任务基本结束,以后的重点就是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包括做好备份工作、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调整、改善数据库性能等。
数据库的设计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才能为建立在数据库上的应用提供方便。不过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从来都不会有真正的结束,因为随着用户需求和具体应用的变化和扩大,数据库的结构也可能会随之变化。
数据库基本的功能:
信息浏览和查询;
信息的修改、添加和删除;
信息的统计、汇总等。
设计数据库时要注意保留以下内容:
设计文档、内容操作说明,实例数据库、帮助及过程性文件(如下载的资源、工作日志)等。
另外,数据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具体的应用相关的,为具体的应用而建立的。因此在设计数据库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应用的目的,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也应时刻考虑用户需求,数据库与具体应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收集数据;
建立概念模型;
建立数据模型;
实施与维护数据库;
1.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收集数据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和收集数据。通常,我们也把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称为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通过详细调查要处理的对象来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且通过调查、收集和分析信息,以了解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要完成什么样的数据处理功能。这一过程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确定目的之后就需要根据目的收集有用的数据。在着手收集数据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查用户的实际需求,然后分析与表达这些需求。调查用户需求的方法有很多,如查阅记录、访谈、开调查会、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或回答相关问题等。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访谈,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设计合理的调查表来与用户直接交流。通过充分交流,可以了解他们平时是如何使用数据库的,以及对当前信息的要求,进而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字段,并根据设计的字段收集数据。
2.建立概念模型
确定建立数据库的目的以及完成数据收集后,就进入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第二阶段——建立概念模型。这一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设计时,一般先根据应用的需求,画出能反映每个应用需求的E-R图,其中包括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的类型。然后优化初始的E-R图,消除冗余和可能存在的矛盾。概念模型是对用户需求的客观反映,并不涉及具体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表达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而不考虑具体实现问题。
3.建立数据模型
完成上一阶段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与具体计算机软、硬件无关的概念模型。接着我们就可以着手建立数据库模型了,这是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将概念模型中得到的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模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数据模型一般分为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向对象模型等。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关系数据模型,我们通常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4.实施与维护数据库
最后一个阶段是实施与维护数据库。完成数据模型的建立后,我们就必须对字段进行命名,确定字段的类型和宽度,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数据库语言创建数据库结构、输入数据和运行等,因此数据库的实施是数据库设计过程的“最终实现”。如果数据库运行很成功,则表明数据库设计任务基本结束,以后的重点就是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包括做好备份工作、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调整、改善数据库性能等。
数据库的设计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才能为建立在数据库上的应用提供方便。不过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从来都不会有真正的结束,因为随着用户需求和具体应用的变化和扩大,数据库的结构也可能会随之变化。
数据库基本的功能:
信息浏览和查询;
信息的修改、添加和删除;
信息的统计、汇总等。
设计数据库时要注意保留以下内容:
设计文档、内容操作说明,实例数据库、帮助及过程性文件(如下载的资源、工作日志)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