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郑志文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广州510080)
摘要 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实施5年多来,地质资料汇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汇交;利用;问题
1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现状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实施5年多来,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以资料汇交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突出加强了馆库建设,数字化建库和地质资料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地质资料的接受、整理、归档、管理、数字化、提供利用工作走上了更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省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档汇交率达到100%。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明确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作为新时期地质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的迫切需求。地质勘查投入生产出的直接产品是反映地质矿产信息的地质资料(包括原始的、成果的和实物的)。这些地质资料在获取矿权和工程施工等经济活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决策参考和凭证作用,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地质资料信息,是扩大找矿成果的捷径。几年来,我馆积极做好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了省厅下达的工作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审查,申请勘查范围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核查,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资源登记、统计数据库建设等专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积极参与承担“广东省金土工程”中的地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更新等项目。
2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质资料汇交量不多,面不广
(1)汇交执法缺乏刚性,缺乏有效制约拒交、欠交的机制。除涉及办理“两权”(探矿权、采矿权)的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外,其他成果地质资料欠交比较严重。如工程勘察报告、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上表矿区停采、闭坑报告(含煤炭政策性关闭矿区资料)等基本未能汇交。如果以后要进行重新的工程建设或矿区开采,需投入大笔的资金去探明,造成巨大的浪费。
(2)省级馆藏机构缺乏足够的信息对汇交的整套地质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验,无法掌握汇交资料的各类文件具体数量。有些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与评审时提交报告有出入,汇交资料不完整,如有的矿产勘查报告前期已开展物化探工作的,不汇交前期的物化探报告;有的报告已进行野外验收的,不汇交野外验收记录;有的报告甚至连附图都未汇交完整;有的报告为节省经费,汇交的是送审稿,而不是经专家评审后的审定稿。
(3)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主要为数据库、软件类)汇交较少。地质资料的物质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纸质为主。目前很多数据库资料已经成为用户的需求热点。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电子数据存储中,地质大调查成果数据约占全馆数据的1/3。大部分数据库、空间库的区调大项目资料,如1:20万、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等,项目承担单位在向各区调所汇交的同时,未能及时向所在省级馆藏机构汇交,影响了地质资料的集中保管与应用。另一方面,省级馆资料接收人员缺乏对相关数据库应用软件操作培训,不能做到全面对数据库进行验收,制约着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工作。
2.2 地质资料利用率不高,综合开发程度低
领导重视是做好地质资料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从各省地质资料管理年报,每年成果地质资料利用情况(利用人次、利用份次、利用件次)看,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省级馆一年下来每个工作日平均不到1人(件)。这样,领导就有些不理解了,一方面在强调资料的宝贵,一方面利用率如此之低下,我们的工作就难以获得领导的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统计数据不准确。近年来,地质资料的常规服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来馆服务,还包括网络服务、电话、信函服务、专题服务、代借阅服务、项目研究服务等。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统计数量局限于来馆查阅服务,对于其他类型的服务利用,未加于统计。以广东为例,在网络服务方面,用户可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网站相关栏目查阅馆藏地质资料目录,内容包括档号、电子档号、题名、编著者、形成(提交)单位、形成时间、批准机构、批准时间、资料类别、工作程度、起始时间、终止时间、起始经度、终止经度、起始纬度、终止纬度、内容提要等共十几项,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底,点击率超过10000次。此外,我馆还承担了省厅下达的建设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审查、申请勘查范围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核查、矿产资源储量表等专项工作,这些项目每年利用成果地质资料均超过1000件。而这些利用数量,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未有反映。
(2)馆藏资料陈旧,二次开发程度低。馆藏资料陈旧,大部分资料为20世纪90年代前形成的。资料更新慢,数字化(矢量化)程度低,二次、多次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服务范围窄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的需求,用户到资料馆查询的自然就少了。
3 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实施办法,尽快修订、细化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加快出台相关法规。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矿产资源规划、矿山环境评价等重要成果资料未列入或未明确列入汇交范围,造成此类资料欠交。通过出台全省的地质资料汇交与利用办法,将工程勘察资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报告汇交与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主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年审、用地审批工作联系起来,实行汇交凭证“一票否决制”。
国土资源部部储量司在2008工作要点第五条“强化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里有四项内容: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原始地质资料清理、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复制细则、规范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办法。我们期待上述办法的早日出台。
(2)为保证资料及时汇交及汇交资料的完整性,评审机构或备案机关(如地质灾害评审机构、储量评审中心、市国土局、地勘局等)应定期(如半年一次)将通过评审的成果地质资料的目录(或开展地质工作的任务书)以及包含的各类文件(正文、审批、附表、附件、附图、其他、原始资料目录、数据库和软件类等)的数量、汇交时限等抄送省级馆藏机构,供省级馆藏机构查验。
建立馆(档案馆、资料馆)处(矿管处)联动机制,省级馆藏机构及时将汇交情况上报主管处室,以便及时催交。建议在报告评审环节增加馆藏机构人员参加,掌握报告的各类文件具体数量,指导成果资料归档汇交和电子文档制作。
(3)制定电子载体类地质资料(重点是数据库类资料)汇交规范,组织相关数据库应用软件操作培训,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源保障。
(4)在地质资料管理年报中完善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内容应包括网站点击率、电话、信函服务、专题服务、代借阅服务、项目研究服务等项目利用数量的统计。通过规范的统计标准,真实反映地质资料利用的情况,用数字说话,以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5)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牵头就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报专题项目,制定方法、标准,组织省级馆藏机构开展馆藏资料编研、开发工作,部、省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列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推进馆藏资料的开发利用,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
(6)制定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评定标准,设立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评定机构,改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既不属“档案专业”,也不属“地质专业”,无从评审专业职称的现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人员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馆藏机构开展地质资料的二次、多次综合开发,生产出高质量、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全国地质资料馆.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编.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