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起源是什么?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或者更确切的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麽他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史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中不同的见解,这六种见解,似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情感。劳动等现象可谓是集科学性,娱乐性与故事性为一体的深刻见解。
这第一种音乐源说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异性求爱说”;这种说法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这一学说曾在当时轰动一时。达尔文认为史前动物常常是以鸣叫声来追求异性的。他们的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于是动物们纷纷竟相发出婉约优美的声音来得到对方的青睐,这种鸣声。特别是鸟类的鸣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因此,达尔文由此联想到音乐的起源,认为声音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关于音乐起源中主张此说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音乐学者瓦勒谢克(1860-1917)和西德的经济学者布赫(1847-1930)。瓦勒谢克在其著作《原始音乐》中认为音乐的起源是由非洲原始民族在战争狩猎时的舞蹈及强烈节奏的伴奏而发展而来的。布赫则在其著作《劳动与节奏》中将音乐的起源归纳为人类的集体劳动,且有系统的收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歌谣及南洋原始民族的各种劳动歌曲287首,来研究劳动与节奏的关系,将音乐起源归结于在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中,他们为了求得统一及效率所产生的节奏。
从汉武帝时开始,乐府越来越庞大,起初宴会娱乐,不过歌童歌女70人演唱,另有乐队伴奏,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到后来乐府属下已有八百多人,所以到公元前7年,就不得不取消乐府,但被裁撤的却大都是各地的演唱演奏人才,剩下的小部分则被分配入“太乐”,改从事雅乐活动。但二百年间,尤其是汉武帝以后的一百年间,乐府的影响是极大的,后代虽无乐府的名目,但基本上有着相应的建置,而且后代把与乐府搜集的歌谣相似的歌体也都称之为“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