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每个家庭都会有多余的手机,让孩子拿着看视频或者玩游戏,也有不少家长会给孩子买手机,让孩子上学的时候带手机。孩子使用手机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孩子自制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过度沉迷于游戏、视频等,那么负面影响就太大了!
清华大学的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美国有一项研究让人“触目惊心”,在100个孩子当中,有一半是平时接触不到手机的,另一半是对手机沉迷的,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十年后发现,沉迷手机的那些孩子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大学,不玩手机的孩子只有三个没考上大学!
这个数据给很多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当你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负面影响?在中小学生当中,现在很少有不接触手机的,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放松一下没问题,但是下面这些沉迷手机的后果你考虑到了吗?
过度沉迷手机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1.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心理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影响生长发育。
2.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的电磁波辐射,对健康状况和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职责后更需要在手机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整天沉迷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机的后果之后,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些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机,把手机没收,孩子肯定会反抗,如果继续纵容,又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长。恩诺教育一级心理专家林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做到合理引导和干预,可以让孩子适当使用手机,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机。
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呢?恩诺教育以及心理专家林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希望家里有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认真看看,帮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不要沉迷手机。
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孩子玩手机进行干预和引导: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的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怼的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作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清华大学的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美国有一项研究让人“触目惊心”,在100个孩子当中,有一半是平时接触不到手机的,另一半是对手机沉迷的,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十年后发现,沉迷手机的那些孩子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大学,不玩手机的孩子只有三个没考上大学!
这个数据给很多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当你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负面影响?在中小学生当中,现在很少有不接触手机的,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放松一下没问题,但是下面这些沉迷手机的后果你考虑到了吗?
过度沉迷手机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1.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心理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影响生长发育。
2.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的电磁波辐射,对健康状况和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职责后更需要在手机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整天沉迷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机的后果之后,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些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机,把手机没收,孩子肯定会反抗,如果继续纵容,又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长。恩诺教育一级心理专家林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做到合理引导和干预,可以让孩子适当使用手机,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机。
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呢?恩诺教育以及心理专家林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希望家里有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认真看看,帮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不要沉迷手机。
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孩子玩手机进行干预和引导: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的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怼的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作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
2024-05-28 广告
2024-05-28 广告
“一部手机游”是华景乐游(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的全新旅游体验模式。通过我们的APP,游客可以轻松规划行程,实时获取景点信息,享受便捷的在线购票服务。同时,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推荐,让您的旅行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我们的APP还具备...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提供
展开全部
小学生沉迷游戏,不仅耽误了学习,也使他们减少了和父母沟通的次数,容易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手机目前对于不管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诱惑。中小学生沉迷游戏,不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发展。就目前来看,家长们的督促起到很大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适度游戏可以放松精神,过度沉迷容易伤身。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发现除了游戏之外更广的世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代网络发展过于迅速,使一些中小学生提前知道一些网络上的东西,对身体和身心都是产生不好的影响。电脑辐射对眼睛身体都有弊端,孩子的身心也不是那么的单纯简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