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一颗?
2019-04-15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1970年4月24日,我国利用“长征一号”火箭搭载“东方红一号”卫星,将其成功发射进太空。中国也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制造并成功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173公斤,是一个直径1米的球形,体表共有72面。卫星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4条2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其仪器舱装有电源、测轨用的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遥测装置、电子乐音发生器和发射机、科学试验仪器等。“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上采用电池寿命有限的银锌蓄电池作电源,其电量大约会在卫星运行20天后耗尽,《东方红》乐曲的播放也将停止,“东方红一号”也就完成了它的工作使命。但根据轨道计算,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它还可以在太空中运行很多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了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中。1957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的积极倡议下,我国航天技术开发人员开始了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
研究工作的最初阶段,科研人员受到“大跃进”思维的影响,曾经想要研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和发射重型卫星,并提出了利用一年的时间,在1959年国庆时就将中国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不切实际的设想。但受到当时国情的影响,这种脱离现实的想法最后并没有实现。后科学院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适时调整了任务部署,提出了“以探空火箭练兵、空间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正确指导方针。通过对这一指导方针的正确贯彻,中国在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轨道设计和发射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倾角68.44°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
2023-11-0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