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第一个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制定的“禁海”的政策,朝廷内部的问题。第二个就是社会的腐败,商人没有办法生活只能走私货物才导致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禁海”国策,简单来说就是把世世代代居住在沿海地区的百姓全部内迁,以至于沿海地区无人居住,到了明朝中后期,东部沿海地区从北到南,倭寇不停地对这些地区进行烧杀劫掠。导致沿海地区一直就遭受侵犯。
倭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明朝一场望海埚之战中,明朝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当然不是,朝廷的内部也有一些大官为了谋利进行走私货物,与日本的流浪武士私自勾结,利用自己的位高权重对日本倭寇进行保护,其中其中汪直、许栋等大走私犯头目,在当时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识,但是朝廷拿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导致明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根本就打不过倭寇,所以倭寇这个问题就一直解决不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的腐败,“禁海”的政策一发布,就好像断了商人的财路,想要的东西大陆都没有,想要出去交易,朝廷上面也不给,商人也是没有办法,只能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财路去偷偷的私下交易,冒着杀头的危险做出了走私的买卖,朝廷官府也是派人围剿,这个时候呢,日本也是战乱很多的武士战败后被迫流落海外。这下好了,商人雇佣这些日本武士来对抗官府,所以到后面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武装力量。
所以之所以消灭不完倭寇,我感觉就是这些原因。
另外,军队的物资补给在明代中叶也开始每下愈况,本来明代开国时曾制定供应各地方卫所军队物资的数目及方式,如某卫所由某几个省县供应军用物资,但由於制度没有整理,很多情况下已与实际情况下出现脱节,以至很多军队根本得不到应有补给,以至战事一起,就乱作一团。再加上明代的武器技师大多集中在京城为京中禁军制造武器,地方的武器质素却欠精良,以至一作战就出事。
最後明代朝廷好重文轻武,对武将的要求只需孔武有力,对武将的战术培训及个人素养不重视,甚至怕武将作反,经常派文官至军中制衡武将,甚至以文官领军,实在令战斗力更加不济。
相反,倭寇并非一班普通海盗,他们虽称为『倭』寇,但不少头目其实是中国人,他们可说是古代跨境走私犯罪集团的头目,他们是中国人,熟悉中国沿海形势,甚有不少与地方官通好,再加上他们有一定数目的船队,在海上走私贸易上甚至担当讼裁角色。
而不少日本海盗成为这些走私集团的拉拢或招揽对象,成为他们的部属。当时日本长期内战,不少战败的武士入海为寇,由於他们作战经验丰富,武器精良,战斗力在久施盛平而军事废弛的中国正规军之上。再加上日本下层社会组织严密,纪律性强,一小股的倭寇在彼此合作紧密的情况下,经中国人头目的引领,经常有效地作出突袭及游击战术,令中国军队疲於奔命。
黄仁宇综合说,中国军队对付倭寇,美其名叫官兵剿海贼,实际上是一场由外行的中国士兵对抗日本的职业军人,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