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远景区圈定及其特征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6.1.2.1 找矿远景区的圈定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沂沭断裂带内及其断裂两侧地区共划分出找矿远景区15处,按照分类原则将远景区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远景区8处,B类远景区6处,C类远景区1处。
6.1.2.2 主要成矿远景区特征
(1)A7 沂水找矿远景区
远景区位于沂水县城南北两侧的道托—许家湖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28″~118°46′41″,北纬35°36′55″~35°56′21″,分布面积约 550 km2。
远景区受NNE向沂水-汤头断裂主干断裂控制。区内出露地层以中生代白垩纪大盛群、第四系为主,间有基底岩系分布,为新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泰山岩群,二者均呈大小不等的包体赋存于TTG质花岗岩和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中,燕山期岩浆岩分布较少,主要为花岗质脉岩。区内构造十分发育,韧性剪切带发育在沂水-汤头断裂下盘附近及以东2 km范围内,走向25°~55°,倾向以南东向为主,个别倾向北西,倾角14°~80°,长度几十米至数千米不等。带内糜棱岩化发育,糜棱岩带活动时间长。区内主要有龙泉站北、牛家小河村北、涌泉庄村东、侯家宅子村东北韧性剪切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走向可分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其中NEE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组成区内构造格架,主要有沂水-汤头断裂、浮来山断裂。其中沂水-汤头断裂具控、容金矿的性质,总体走向10°~25°,倾向北西,倾角36°~50°,宽度一般40~100 m,局部大于200 m。带内挤压片理、挤压扁豆体发育,主断面呈舒缓波状,断面上擦痕、阶步明显,牵引小褶皱发育。带内岩性为砂岩质碎裂岩及岩浆岩成分的碎裂岩,该断裂具多期活动的特点,沿走向常被EW向断裂切割、平移,错距一般30~50 m,局部大于100 m。
区内沿断裂带发育有化探异常,其元素组合为Au、Ag、As、Cu、Pb、Zn等,测区中金元素含量平均值为4.4×10-9,标准离差15.6,最大值为369.0×10-9。金含量小于3.5×10-9的占全区的71.3%,金含量(3.5~7)×10-9的占全区的25.8%,大于7×10-9的占全区的2.9%。全区金含量平均值(4.4×10-9)高于地壳丰度值(4×10-9),该特征表明本区是金的相对集中区。
区内有金-黄铁矿重砂异常,发现两条具有成矿远景的蚀变带,13处金矿床(点),其成矿条件有利,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靶区。
(2)A9 铜井找矿远景区
远景区位于沂南县城—铜井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44″~118°32′39″,北纬35°26′22″~35°38′18″,分布面积约 240 km2。
该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NW向铜冶店-孙祖断裂、马牧池-金厂断裂与NNE向鄌郚-葛沟断裂交汇部位。区内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及新元古代土门群地层。侵入岩主要为铜石超单元和沂南超单元。其中沂南超单元的闪长玢岩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控矿构造为NW向、NNE向。
重力场表现为重力异常梯级带,磁场较为杂乱,局部的高磁异常由铜井杂岩体引起。重砂异常为金-多金属型。化探异常为金铜铅组合。该区西北部Hg、Ag、Cu异常与其南部、东部矿致异常元素相似,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
遥感影像异常非常明显,大小环状异常、串珠状及环状异常集中分布,线状异常与环状异常交切、交汇。
在开展“中国东部地区化学块体研究”中发现:铜井地区存在较好的金、铜地球化学块体,浓集中心位于铜井一带,金具三层套合。
该区为沂沭断裂带西侧最早开展金及多金属矿勘查区,区内矿化类型众多,已发现多处铜金矿床(点),该区具有进一步扩大找矿的前景和扩大金矿储量的资源潜力。
(3)A8 五莲七宝山找矿远景区
远景区位于五莲县七宝山-诸城市管帅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5′38″~119°10′00″,北纬35°43′44″~35°57′27″,面积约 400 km2。
该区地处胶莱盆地西南缘,西部为昌邑-大店断裂。区内主要出露莱阳群、青山群,古元古代荆山群呈包体状产出。侵入岩有荣成超单元、印支期柳林庄超单元及燕山晚期崂山超单元等,潜火山杂岩十分发育。潜安山玢岩、闪长玢岩等次火山岩沿区内火山机构边部的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其火山机构特征与七宝山火山机构十分相似,为寻找该类型金铜矿的有利远景区。由于临近昌邑-大店断裂及胶南断隆,区内构造十分复杂,断裂以NE、NNE向为主,破火山口、火山颈发育。
七宝山杂岩体位于沂沭断裂东侧的胶莱盆地内。在中生代,盆地的拉张与郯庐断裂联合作用下,引发深部岩浆熔融,熔融岩浆沿沂沭断裂的分枝断裂上侵,表现为中生-基性岩浆沿断裂成中心-裂隙式喷发。本区岩石化学成分变化从早期的中偏基性演化为中期的中性和晚期的弱碱性岩石,在白垩纪末期相继形成次火山杂岩。
本区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每期岩浆活动具有相似的上升通道。早期的岩浆固结后,受后期侵入岩浆同化,使得早期岩浆岩范围变小,晚期岩浆活动强度减弱,靠自身无法上侵,只能沿构造裂隙充填。岩浆活动的中心有从北西向南东迁移的趋势。
七宝山地区火山和次火山岩浆多期活动使成矿物质不断富集、运移。矿体赋存特点反映不同类型的岩浆岩与矿种并无明显的专属性,在七宝山隐爆角砾岩筒内至少有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角闪安山玢的岩石角砾。成矿与岩浆岩的岩性关系不明显,但成矿与岩浆演化的时间序列却明显相关。一般地,矿体赋存于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部位。确定岩浆活动中心,以及晚期热液活动中心对于找矿有明显指导意义。
七宝山火山杂岩是本区重要的赋矿地质体,它的活动性质、演化过程,以及构造特征直接影响本区的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七宝山火山杂岩主要由四个岩性单元组成,其成岩物质来源、成岩环境、形成时代具有相似的特点。岩浆固结后,岩浆晚期热液富集区联通时,引发热液沿断裂运动,以及与两侧围岩的相互作用。当岩浆热液相对集中,热液温度和压力较高,超过上覆围岩岩石静压力时,发生隐爆,形成隐爆角砾构造,以及与之相关的蚀变和矿化。热液脉型矿化晚于隐爆角砾岩型矿化。在七宝山矿区金铜找矿应特别注意对古火山机构的分析预测。古火山机构是有利的成矿地段。
重力为高值区,磁场为跳跃剧烈的火山岩磁场、重砂金异常为金-多金属-黄铁矿组合类型,化探异常为Au、As、Sb、Ag、Hg、Pb、Cu、Zn、W、Sn异常且套合较好,Au浓度值高,为260×10-9。遥感线性、环状构造发育,指示火山机构的存在,已知金铜矿床位于线、环交汇处。
在区域地球化学场上,围绕七宝山杂岩体出现一个形状规则的金地球化学异常,并伴有铜、银等元素异常,金异常值为100×10-9,这是七宝山杂岩体的热液活动及其矿化蚀变作用所致,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矿。1∶5万化探进一步明确了该异常的分布特征,异常总体呈NEE向不规则状,边部凸曲现象明显。具有内、中、外三个分带,其内带异常面积亦近2 km2。
有5个异常峰出现,异常走向近SN,异常值为(300~800)×10-9,七宝山金矿体位于中带异常峰的南侧。上述化探异常特征表明了该地段金矿化既受NNE向构造控制,又受近SN向的构造影响。
在七宝山岩体周围分布有以铜、金为主的重砂异常。铜、金异常走向呈近EW向,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与七宝山火山杂岩体及围岩的地形及地势有关。重砂异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杂岩体,金铜矿化的存在及对金成矿的重要作用。
区内正发现七宝山中型金铜矿一处,钓鱼台大型黄铁矿一处,金铜矿点十几处。综合认为,该区是一个极具找矿潜力的成矿远景区。
其他远景区在此不一一详述,见表6-1。
表6-1 成矿远景区地质特征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