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秋节?

 我来答
琴琴的世界
高粉答主

2019-11-1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0万
展开全部
易书科技
2019-04-12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的来历,唐朝欧阳詹是这样解释:秋天在夏冬两季之间,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是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民间俗称八月节。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秋节”了。不过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中华民国元年,曾行文把中秋法定为“秋节”:“阴历四节,藉度民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至今,中秋节仍是民间四大传统佳节之一。在中秋节,中国人民还有吃月饼的习俗。关于月饼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杭州正值中秋,有人献上甜饼,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连声称赞:“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甜饼成了月饼。这种传说把月饼的得名归于皇帝一人恐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每逢中秋,江苏一带人民就用月饼招待归家的亲人,此习由来已久,后来这种风俗流传到全国。月饼也称为“团圆饼”。中秋节亲人团圆是相沿已久的习俗,故俗称“团圆节”。这一天晚上,全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如亲人在异地,就同时望着月亮表达思念之情。宋代大词人苏轼为怀念弟弟曾于中秋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中秋的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就是赏月了。

古代赏月的习俗是,设瓜果、月饼等于庭院,观赏明月和桂花、秋海棠等,这一习俗源于西周。当时,宫廷在镐京(今陕西西妥)城西设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之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前往祭祀。《龙城录》记载,唐代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梦游广寒宫,见十余名仙娥皆穿衣,乘坐白鸾,歌舞于桂树之下,乐音清丽。玄宗素解音律,遂记其声,编律成音,这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谱的由来。

相传自从唐明皇遨游月宫后,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气更盛。当时,文人学士崇尚朱熹儒家理学,时兴身穿素服,在中秋赏月时观看仙鹤翩翩起舞。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中秋之夕,帝王在京都临安德寿宫内桥上赏月。宫中池塘盛开白色莲花,池上之桥以莹澈如玉的砖石砌之,并以金钉铰。至于帝王在桥上赏月欢宴时所用的御几、御榻以及瓶、炉、酒器等,皆以水晶制成,与月色相映成辉。池之两岸宫女和教坊乐工用白玉笙等乐器奏乐,其中吹笛者就多达200人。

南宋临安中秋赏月的另一奇观就是钱塘江潮,每逢八月十五至十八,海潮为最盛。《乾淳岁日进记》等记载,淳熙十年(1183年),宋孝宗观潮,只见在月光下,海潮“初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犹如千军万骑簇拥而来,不可卒遏;又有善泅的舟人、渔民数百人,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迎潮而上,谓之弄潮,腾身百变,而旗不沾湿,以此夸能。

元代,《元氏掖庭记》记载,至大二年(1309年)中秋之夕,元武宗与诸妃嫔泛舟于禁苑太液池,“月色射波,池光映天,绿荷含香,芳藻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又有彩帛装饰华丽之小舟,在池上采摘菱、莲蓬,轻快便捷,往来如飞。

明、清两代,民间在中秋祭月时除供瓜藕、月饼外,还置月宫符像,上画月神和月宫,金碧缤纷;又供彩塑“兔儿爷”,状如将军,头戴冠帽,身披甲胄,或骑于虎背上,或身后插旗幡,俨然大将风度,粗拙可爱。在江苏扬州、苏州等地,游人于中秋之夕泛舟于江河之上,或聚集在桥上赏月。广东南雄则以大柚子剔刻成柚灯,内燃以烛,与月色争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冰冰凉世态炎凉

2020-10-01 · TA获得超过188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575
采纳率:39%
帮助的人:204万
展开全部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1]。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2][3][4][5]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6]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4]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b0b5a9a
2021-09-18 · TA获得超过3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71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52.1万
展开全部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的来历,唐朝欧阳詹是这样解释:秋天在夏冬两季之间,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是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民间俗称八月节。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秋节”了。不过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中华民国元年,曾行文把中秋法定为“秋节”:“阴历四节,藉度民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至今,中秋节仍是民间四大传统佳节之一。在中秋节,中国人民还有吃月饼的习俗。关于月饼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杭州正值中秋,有人献上甜饼,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连声称赞:“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甜饼成了月饼。这种传说把月饼的得名归于皇帝一人恐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每逢中秋,江苏一带人民就用月饼招待归家的亲人,此习由来已久,后来这种风俗流传到全国。月饼也称为“团圆饼”。中秋节亲人团圆是相沿已久的习俗,故俗称“团圆节”。这一天晚上,全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如亲人在异地,就同时望着月亮表达思念之情。宋代大词人苏轼为怀念弟弟曾于中秋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中秋的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就是赏月了。
古代赏月的习俗是,设瓜果、月饼等于庭院,观赏明月和桂花、秋海棠等,这一习俗源于西周。当时,宫廷在镐京(今陕西西妥)城西设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之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前往祭祀。《龙城录》记载,唐代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梦游广寒宫,见十余名仙娥皆穿衣,乘坐白鸾,歌舞于桂树之下,乐音清丽。玄宗素解音律,遂记其声,编律成音,这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谱的由来。
相传自从唐明皇遨游月宫后,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气更盛。当时,文人学士崇尚朱熹儒家理学,时兴身穿素服,在中秋赏月时观看仙鹤翩翩起舞。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中秋之夕,帝王在京都临安德寿宫内桥上赏月。宫中池塘盛开白色莲花,池上之桥以莹澈如玉的砖石砌之,并以金钉铰。至于帝王在桥上赏月欢宴时所用的御几、御榻以及瓶、炉、酒器等,皆以水晶制成,与月色相映成辉。池之两岸宫女和教坊乐工用白玉笙等乐器奏乐,其中吹笛者就多达200人。
南宋临安中秋赏月的另一奇观就是钱塘江潮,每逢八月十五至十八,海潮为最盛。《乾淳岁日进记》等记载,淳熙十年(1183年),宋孝宗观潮,只见在月光下,海潮“初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犹如千军万骑簇拥而来,不可卒遏;又有善泅的舟人、渔民数百人,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迎潮而上,谓之弄潮,腾身百变,而旗不沾湿,以此夸能。
元代,《元氏掖庭记》记载,至大二年(1309年)中秋之夕,元武宗与诸妃嫔泛舟于禁苑太液池,“月色射波,池光映天,绿荷含香,芳藻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又有彩帛装饰华丽之小舟,在池上采摘菱、莲蓬,轻快便捷,往来如飞。
明、清两代,民间在中秋祭月时除供瓜藕、月饼外,还置月宫符像,上画月神和月宫,金碧缤纷;又供彩塑“兔儿爷”,状如将军,头戴冠帽,身披甲胄,或骑于虎背上,或身后插旗幡,俨然大将风度,粗拙可爱。在江苏扬州、苏州等地,游人于中秋之夕泛舟于江河之上,或聚集在桥上赏月。广东南雄则以大柚子剔刻成柚灯,内燃以烛,与月色争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雨天抱你

2022-02-08 · 一个知识类产品质检员
雨天抱你
采纳数:38 获赞数:6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人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在外的游子基本都会回家陪家人赏月吃月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