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这篇文言文
周书王士良传
【原文】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父延,兰陵郡守。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魏建明初,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并即归附。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邪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顷之,复为侍中,除吏部尚书。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疾愈。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发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疾乞骸骨,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译文】
王士良,字君明,他的祖先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后来因为晋代战乱,避难到了凉州。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沮渠氏,(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了北魏,担任了敦煌镇将。(他的)祖父王公礼,(担任了)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郡安家。(他的)父亲王延,(担任)兰陵郡守。王士良少时就处事谨慎,恪守礼法,不随便(与人)交往。北魏建明初年,(王士良)被尔朱仲远启奏担任府参军事。(王士良)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晋封石门县男爵。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失败,被步藩捉住,于是移居在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服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右丞,(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王士良既然(与他)结为姻亲关系,便对他知无不言,于是就跟他讲明利害关系,伊利等人就一起归附了(北魏)。朝廷嘉奖他,晋封晋阳县子爵,不久晋封琅邪县侯爵,授任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京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设置京畿府,(任命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做大都督,任命王士良担任司马,兼任外兵参军。不久升任长史,加封安西将军,又转而晋封符垒县侯爵。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王士良)入京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仍然总管并州兵马事。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不久之后,入京担任侍中,转任殿中尚书。不久,又担任侍中,授任吏部尚书。王士良少时丧父,侍奉继母梁氏因孝顺闻名。到(继母)去世时,守孝合乎礼节。文宣帝不久起用他令他视事,王士良屡次上表表达(尽孝)的赤诚之心(拒绝出仕做官),皇帝再三不答应,他才答应诏令。文宣帝看到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士良)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望他。(后来慢慢)病愈。孝昭帝(高演)即位,派遣三道使访求提拔人才。王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别巡视郡国,只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无不禀告皇帝。到了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转任太常卿,不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出京担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权景宣待兵围困豫州,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授任大将军、小司徒,赐广昌郡公爵。不久授任荆州总管,兼任荆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小司徒。不久授任鄜州刺史。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得以回到原籍,乡里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老朋友还有在世的,远近之人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事。(后来又)加授上大将军。(后)因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乡,朝廷特别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开皇元年(581)去世,享年82岁。
【注释】
1、修谨: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南史·袁泌传》:“泌字文洋,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明史·陆培传》:“培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华亭,尝却奔女于室云。”
2、居丧:犹守孝。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唐韩愈《马府君行状》:“女子二人,在室,虽皆幼,侍疾居丧如成人。”《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理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巴金《秋》一:“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喜儿收房……心中有些不满。”
3、视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视事,录鬼籍。”何其芳《街》:“新校长和着其他的人一块儿到学校里视事。”
4、陈诚:表达出一片赤诚之心。汉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近而不言为谄,远而不言为怨。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汉王逸《九思·守志》:“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三国魏嵇康《卜疑》:“先生曰:‘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
5、毁瘠:也作“毁眥”“毁胔”。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荀子·礼论》:“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孝王臻)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眥。”《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和(刘和)性至孝,太夫人薨,行丧陵次,毁胔过礼。”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明史·张栋传》:“母卒,栋年已六十,毁瘠庐墓,竟卒于墓所。”
6、卧疾:卧病。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北史·李晖传》:“尝卧疾期年,文帝忧之,赐钱一千万,供其药石之费。”前蜀韦庄《卧重疾有题》诗:“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宋洪迈《夷坚丙志·钱大夫妻》:“其后卧疾,有发语于冥暗中,自言为亡妾某人,具道欲杀陈之意。”
7、临视:亲临省视。指尊贵者看望地位卑下者。《汉书·萧何传》:“上亲自临视何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德宗忧戚,形于颜色,数自临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行乡饮之礼,常率宾佐临视,拳拳然有喜色。”宋洪迈《夷坚丙志·常熟圬者》:“吴人之俗,每覆瓦时,虽盛暑,亦遣子弟亲登其上临视,盖惧此也。”《清史稿·高宗纪三》:“乙酉,上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
8、搜扬:也作“搜敭”。访求举拔。三国魏曹植《文帝诔》:“思良股肱,嘉昔伊吕,搜扬侧陋,举汤代禹。”《旧唐书·薛登传》:“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敭,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宋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诏》:“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一:“兵火独搜扬,重见钟离意。”
9、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1)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朱博传》:“门下掾赣遂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无量)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2)年老。《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宋叶适《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3)老成人。《礼记·檀弓上》:“鲁哀公诔孔子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陈澔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4)特指致仕卿大夫。《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郑玄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水浒传》第94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文明小史》第37回:“那诸城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10、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明史·钱习礼传》:“复上章乞骸骨,乃得归。”亦省作“乞骸”。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大司空彭宣见莽专权,乞骸。”唐权德舆《送崔谕德致政东归》诗:“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
11、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苍)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南齐书·张欣泰传》:“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条言宜毁废塔寺。帝竝优诏报答。”唐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优诏褒美,特授密县主簿。”张际亮《迁延》诗:“捷书互报中朝贺,优诏仍蒙上赏颁。”
王士良,字君明,原籍是太原晋阳人啊。后来因为晋乱,躲避到凉州。北魏太武帝平定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附北魏,为敦煌镇将。祖公礼,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父亲延,兰陵郡守。王士良年少时谨慎,不随便与人交往。魏建明初年,尔朱仲远启奏为府参军事。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队失败,被步藩擒获,于是居住在河西。行台纥豆陵伊利钦佩他的才华,提升为右丞,我认为孙女儿。王士良既然成为姻亲,就可以畅所欲言,于是晓以祸福,伊利等人都就归附。朝廷嘉奖他,进爵位为晋阳县子,不久进爵为琅邪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任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迁邺之后,设置京畿府,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任大都督,任命王士良为司马,担任外兵参军。不久迁任长史,加官安西将军,改封符垒县侯。齐文宣帝即位,入京任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继续主持并州兵马事务。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不久,入朝任侍中,改任殿中尚书。不久他,又为侍中,任命吏部尚书。王士良年少时成为孤儿,侍奉继母梁氏以孝闻名。到最后,居丧合乎礼。文宣帝不久复出理事,士良多次上表陈述诚意,再三不允许,方应命。文宣帝见他哀伤,又答应了他。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疾病痊愈。孝昭帝即位,派遣三道使搜寻人物。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散、太常卿崔昂分头巡视郡国,只要有一点长处的,没有不报告。到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改任太常卿,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出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发往齐国,权景宣率兵围攻豫州,王士良举城投降。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位广昌郡公。不久授任剂州总管,代理荆州刺史。又入朝任小司徒。不久委任为鄘州刺史。士良离开家乡已久,得到在本乡,老年人仍有存在的原因,远近的人都以他为荣。加授上大将军。因年老有病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同意的。开皇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二。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