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丞相是诸葛恪,那么曹魏丞相是谁呢?
丞相这个官职,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从汉高帝、汉惠帝刘盈、吕后至汉文帝刘恒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位丞相。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这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曹丞相。
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册封诸葛亮为丞相。而就东吴来说,有多人曾担任丞相一职,比如陆逊、诸葛恪等人。那么,问题来了,蜀汉丞相为诸葛亮,东吴丞相为陆逊,那么曹魏丞相又是谁呢?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严格来说,并没有人担任丞相这个官职。
蜀汉丞相
首先,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刘备册封为诸葛亮为丞相,负责处理蜀汉朝政。公元223年,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这更加奠定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不过,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没有册封其他人为丞相,对于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费祎、姜维等,主要是通过担任大将军等官职,以此掌握大权。因此,在整个蜀汉历史上,只要诸葛亮这一位丞相。当然,在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等大臣,事实上承担了丞相的职责,只是没有在名义上获得这一官职。
东吴丞相
相对于蜀汉,东吴历史上则有多位丞相。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孙邵为首任丞相,并被加封为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曾上奏弹劾他,孙邵请求辞职来谢罪,孙权释免了他,仍让他作丞相。孙邵之后,顾雍是第二位丞相,而就大家熟悉的陆逊,则是东吴第三位丞相。
赤乌七年(244年),陆逊被孙权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在此之前,陆逊曾担任东吴上大将军这一官职,也即掌握了东吴的兵马大权。在晋升为丞相之后,意味着陆逊出将入相,在东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在陆逊之后,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被东吴皇帝孙亮封为丞相。不过,相对于他的叔父诸葛亮,诸葛恪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显然缺乏相应的才能和品质,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为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
曹魏丞相
最后,相对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严格来说,并没有丞相一职。虽然大家都知道,曹操、曹丕父子曾担任丞相一职。但是,这里面的丞相,名义上还是东汉王朝之下的丞相,而不是曹魏王朝的丞相。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轮派橘腊团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因此,在曹魏正式建立之后,华歆不仅没有继续担任相国,还在官职名称上改成了司徒。而这,也是因为东汉时期,长期用司徒这一官职来取代了丞相,所以,对于魏国来说,选择沿袭了东汉的官职。在东汉时期,以司徒、太尉、司空为三公,其中,司徒就负有处理朝政的职责,也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
不过,魏文帝曹丕建立曹魏之后,司徒所在的三公,逐渐成为一个虚职,或者可以说是荣誉官职。比如曹魏的兵权,并不在太尉手中,而是被大将军或者大司马所掌握。至于曹魏的朝政,则比较分散,而不是被丞相一个人所掌握。换而言之,正是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曹丕建立曹魏之后,一直空缺了丞相这一官职。当然,丞相这一官职虽然空缺,但是,曹丕等曹魏皇帝,还是需要帮手来协助自己处理朝政。其中,就“录尚书事”的大臣,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丞相原先的工作。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羡磨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在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中,陈群、司马懿被封为“录尚书事”。东汉时期,常以三公、大将军、太傅录尚书事。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蒋琬曾任录尚书事。魏、晋后,掌大权之大臣每带录尚书事名号,职无不总。由此,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大臣,一旦“录尚书事”的话,意味着其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朝政,这显然就是在扮演者丞相的角色。对于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曹真、曹休主要掌握兵权,而陈群和司马懿则处理朝政,从而达到互相制衡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如果曹魏在陈群、司马懿之中选择一人担任丞相,显然就容易导致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也即曹魏建立之后,一直空缺丞相这个官职,无疑就是防备权臣篡位的情况再次出现。进一步来说,曹操、曹丕曾担任东汉王朝的丞相,自然知道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甚至可以威胁到皇帝的地位。既然如此,魏文帝曹丕登基称帝后,故意不设立丞相,就是为了避免曹魏皇帝被丞相架空的情况出现。
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册封诸葛亮为丞相。而就东吴来说,有多人曾担任丞相一职,比如陆逊、诸葛恪等人。那么,问题来了,蜀汉丞相为诸葛亮,东吴丞相为陆逊,那么曹魏丞相又是谁呢?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严格来说,并没有人担任丞相这个官职。
蜀汉丞相
首先,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刘备册封为诸葛亮为丞相,负责处理蜀汉朝政。公元223年,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这更加奠定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不过,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没有册封其他人为丞相,对于诸葛亮的继承唤拍人蒋琬、费祎、姜维等,主要是通过担任大将军等官职,以此掌握大权。因此,在整个蜀汉历史上,只要诸葛亮这一位丞相。当然,在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等大臣,事实上承担了丞相的职责,只是没有在名义上获得这一官职。
东吴丞相
相对于蜀汉,东吴历史上则有多位丞相。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孙邵为首任丞相,并被加封为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曾上奏弹劾他,孙邵请求辞职来谢罪,孙权释免了他,仍让他作丞相。孙邵之后,顾雍是第二位丞相,而就大家熟悉的陆逊,则是东吴第三位丞相。
赤乌七年(244年),陆逊被孙权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在此之前,陆逊曾担哗改任东吴上大将军这一官职,也即掌握了东吴的兵马大权。在晋升为丞相之后,意味着陆逊出将入相,在东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在陆逊之后,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被东吴皇帝孙亮封为丞相。不过,相对于他的叔父诸葛亮,诸葛恪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显然缺乏相应的才能和品质,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为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
曹魏丞相
最后,相对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严格来说,并没有丞相一职。虽然大家都知道,曹操、曹丕父子曾担任丞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