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到底是在怕什么?
在1960年人类第一次成功进入太空之后,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变成了火星,火星作为地球的近邻,位于宜居带上,从外面来看,其颜色以橘红色为主。
为了更好的探索火星,了解火星上是否有水源以及其它生命的存在,到现在为止,人类已经派出了50多个火星探测器,用来采集相关的土壤样本,但奇怪的是,人类从来没有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
现在有很多关于火星探测器没有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的说法,有一部分认为是由于不敢,害怕火星土壤中含有未知的细菌和病毒,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一方面,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它们的生存也是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在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也没有氧气和有机物,昼夜温差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细菌和病毒没有能量来源,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另一方面,我们在实现登月之后还从月球带回了岩石,由此可见,从地外星球带回土壤,并没有什么病菌出现,因此说火星土壤中含有病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我们并不是不敢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而是有心无力,因为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较低,从地球上发射成功到火星上的飞行器,没有一个能返回地球,都是在完成自己使命之后就成了太空垃圾,所以不论是火星探测器还是降落到火星地表的火星车,都不具备返航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怎么可能把土壤带回地球呢?
首先火星的距离太远,火星到我们的地球距离在5500万公里到4亿公里之间,如果发射卫星的话,那么登陆到火星表面需要用到6~10个月的时间,可想而知中间的路程有多遥远,对技术要求有多高。
而且这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在一般情况下,探测器到火星的时候,燃料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余的燃料只能维持正常工作,如果要想再带燃料回去的话,探测器的质量和体积就要增加,这样会给发射增大开支,以及在发射过程中增加一些不可控性。
其次火星上的环境比较恶劣,着陆很难,火星是一个以硅酸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没有磁场的保护,在火星上,大气含量还不到地球的1%,引力影响范围很小,这就要求探测器必须精准切入火星轨道。
而且火星表面沟壑纵横,气候非常干燥,对着陆点的选择以及火星车的路径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探测火星的窗口期难得,大约每隔26个月才会出现一次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到火星的机会,如果错过就需要再等两年多。
由此可见,火星探测的难度特别大,在历史上的火星探测成功率还不足一半。
火星探测历程。1960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火星探测器,但没有飞出地球轨道,四天后又发射了第二颗,同样也没有飞出地球轨道。
1962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三颗火星探测器,不过只实现了围绕地球轨道运行,同年的11月,前苏联又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成功进入了通往火星的轨道,但在飞行途中失去了联系。1963年,前苏联也发射过探测器,遗憾的是也没有飞出地球轨道。
964年发射的探测器终于成功到达了火星,但没有传送回任何数据。1969年又连续发射两颗,结果发射后维持了几分钟就发生了爆炸和坠毁。
直到1971年发射的火星3号探测器才真正实现了火星着陆,在火星表面工作了几十秒,但并没有传回一张图片。
1964年,美国发射了水手3号和水手4号,其中水手4号探测器成功环绕火星轨道运行,并传回了20多张照片,这标志着人类对火星探索的开始。
1971年,美国又发射了两颗火星探测器水手8号和水手9号,而水手9号成功到达火星轨道,还稳定工作了一年多,向地球传回了数千张照片,对火星表面地形地貌进行了基本全覆盖的监测。
1996年,美国火星环球勘测者探测器,该探测器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10年左右的时间……
多年来,人类对火星发射了许许多多的探测器,对火星大气成分、地形地貌等开展了全方面的监测,这为我们了解火星的土壤结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