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五个方面

 我来答
小李谈心
2020-11-18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如何解决,且听下回分解
小李谈心
采纳数:2473 获赞数:1186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认识,既涉及基本原理,又涉及现实生活;既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回答其他问题的基础;既关系到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又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对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属性,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始终困扰人类的历史课题和哲学命题。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马克思把实践引入了哲学,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颠覆了以往思想家对历史发展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商品的特性和运行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即“剩余价值”。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刻思考;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是对不合理剥削制度的无情批判。正是这两大理论成果,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义不再只是对资本主义进行道义谴责的空想,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探讨的问题从未离开过“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解放”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关于人的解放问题,西方人在创造资本主义文明的过程中,以人性、人权、人道为旗号,进行了两场历史运动。一场是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批判宗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另一场是以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大革命形式表现出来的批判专制政治的政治解放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解放,是一种进步和文明的体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这种“物”对人的奴役和控制却更为隐蔽和严重。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追求人的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把人从对“物”的依赖性中进一步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改变现实优先于改变观念,要用现实的手段为人民争取现实的幸福,而现实的手段就是着眼于社会存在领域的改革。这既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开放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任何理论学说的真理性必须表现为开放性,只有那些时刻追随着历史发展踪迹,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容而达到与时俱进的理论学说才具有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宣告自己已经穷尽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真理,从来没有将自己当作一个封闭僵化的思想体系,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学说当作一种包治百病的良方和机械的教条。相反,总是以十分谦逊的态度反复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更不是可以不顾时间、地点和条件照搬照抄的教条,而是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完善和发展着的理论。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多样性的最好阐释。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发展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高度概括,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即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精神

  对现代性的批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现代性的问题,这是任何思想家都无法真正回避的现实问题。对现代性的批判并非马克思的独创。不管是以魁奈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反对城市化”的主张、法国哲学家卢梭“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是一种最好的状态”的观点,还是法国经济学家蒲鲁东“财产就是盗窃”的论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文化界著名人士池田大作“GDP是人类受损害的尺度”的说法,其共同点在于,采取了开历史倒车的浪漫主义批判态度,并试图诉诸于人类良心和道德来应对现代性。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具有原则高度。即能够充分地占有现代文明的成果并诉诸全面的社会改造,而不是从伦理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角度批判现代性。例如,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马克思在为科学技术领域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感到由衷喜悦的同时,对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由衷赞叹的同时,又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世俗化、理性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人的压制。马克思主义把现代世界本身当作一个历史事物或历史进程来理解,肯定现代性积极成果的同时,充分看到现代性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要解决这样的发展悖论,只能是充分占有现代文明的成果,全面进行社会改造,化解和消除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与冲突,指证了现代世界必然遭遇的历史界限和覆灭命运。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为审视历史和评价历史、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动态发展的社会现实,坚持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其核心要义在于,揭示并切中当下的社会现实。社会现实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意味着我们要透过纷繁复杂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如,透过西方国家对“普世价值”的宣传和推销这一现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揭开“普世价值”的外衣之后,我们发现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的价值观。但是,当今世界不可能奉行同一种价值观。目前,世界正在走向以核心价值观博弈为支点的时代,其最大特点是内含政治,外显为文化。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强势输出,我们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人类认识真理的历史长河之中,任何理论都有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处在17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应苛求前人为我们解决当下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我们从老祖宗那里得到的宝贵财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科学体系、基本原理、思想精髓、立场方法、行动指南,一言以蔽之,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活的灵魂。
情感语录小灵通

2020-11-18 · TA获得超过28.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309万
展开全部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某一时空的同一个客观的世界在跨越时空的不同的主观的世界的同一认识,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反复出现与必然出现。实践的过程是把主观世界与某一时空的客观世界接轨的过程。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②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①由于真理是客观的,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 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②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

③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冬夏328
2020-11-18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434万
展开全部
深度好文:实践检验真理,五点必须注意

凡间五谷
4天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鲜有人质疑。

事实上,不仅是高层次的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各类思路、策略、方法等等,是否正确、是否可行、是否高明,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但是,作为检验的标准,实践具有丰厚的内涵,需要以立体视线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不可简单地一言以蔽之。

请看一个例证。

话说1937年7月17日,面对日军大张旗鼓的全面侵华行动,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演说,号召军民“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大家公认,这是反抗日本侵略的战略决策性宣言。

但是,很快就出问题了。

淞沪会战,庐山宣言后的第一场大战役,亦是中日之间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战役,1937年8月13日爆发,持续了三个月后告终,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被日军占领。

随后,日军1937年12月1日开始进攻民国首都南京,抵抗不足两星期,不仅首都南京沦陷、战场上伤亡数以万计,更有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杀害的平民及战俘超过30万。

随即,“失败论”弥漫华夏大地。很多人说,抗日没有胜算,抗战的思想错了,该向日本求和。

当然,历史已经证明,抗战是正确的决策。但在当时,否定和攻击抗战决策的舆论确实振振有词,且很有市场。因为他们的依据是实践的效应,即经过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

可见,以实践的效应为依据来评价对错、优劣、高低,结论未必正确,不能简单地以此为标准。因为,实践与检验对象之间不是简单的关联,它们的关系很复杂。

上面这个误判的原因,也是实践检验真理的常见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以实效评判道义。

维护国家独立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是民族道义层面的真理。而“投降派”则以战绩成败来评估,就此否定抗战思想。这是三观层面的错。

其次,以战役成败评判战略决策。

抗战是全国性的战略决策,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再重要也只是局部战场,属于战役层面,这里的成败原因主要是战术问题和执行问题。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错在思维的格局上,缺乏立体思维。

还有,以一时之现象评判长期的后果。

抗战是持久战,具体原因与过程,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详细的论述,并被实践所证明。但在,当时那些人以眼前的两场失败为依据否定抗战决策,错在思维的格局上,缺乏系统思维和长远目光。

其实,这类错误不是个案。要将实践这个检验标准用好,就需要摆脱简单笼统造成的迷茫,弄清楚实践检验真理,应该怎样才会减少误判。

那么,应该如何呢?

五个方面是基础。

第一,道义至上;第二、层次匹配;第三,程度要足够;第四,允许反复;第五,包容负作用。

第一,“不以成败论英雄”。

英雄是道义层面的光辉形象,成败是事务状态层面的现象。因此,评判道义层面上的理论、现象,不可以成败为依据。否则,真善美会被抛弃,黑老大会成为明星。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机构内部,会陷入混乱。

这是实践与真理关系的基本要点,必须清醒对待。

第二,实践与目标在战略、战术、执行的层面上匹配。

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战略、战术、执行三个层面的东西,都可能是失败的原因。因此,评判之时需要建立立体思维视线,实践的层面与检验对象的层次要匹配。

即“三个正确”的层次不同,是否正确,需要实践的检验,但需要注意避免错位评判。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不可以战术层面的实践效应作为评估战略层面对错的依据,同理,不可以执行层面的效应作为战术层面对错的标准,更不可用来评估战略层面对错。

反之亦然,勿将高层次的错误归罪到低层的工作方面。

看似有点枯燥,回望一下全面抗战初期的“失败论”就明白了。

须知,没有足够的高度,无法通过实践证实地球是圆的。

第三,程度要足够。

“温水煮青蛙”的试验效应,很多人都知道。在青蛙感受到危险但已无力跳出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青蛙的感觉是舒服,以此为标准,跳到慢火煮的温水里的决定是正确的。

企业管理名著《从优秀到卓越》中的“飞轮效应”指出,变革即使正确,启动和推进都十分艰难,且很长时间进展缓慢,大多数人往往因此放弃。只有少数人坚持不懈,很长时间才逐渐动起来,最后形成强大的惯性,超出预料地成功。

可见,理论、想法、行为是对是错、是高明是愚蠢,检验的实践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实践的程度不够,没能实现目标,不等于目标和设定目标的思想错了。

这里所言需要足够程度的实践,不仅是需要足够的时间量,还有实践的范围,需要足够的广度。

例如,一个策略在多个地方实施,只在一个地方成功,由此认定这个策略正确,岂不荒唐?

其中,面向全社会的理论、策略,科学原理层面的理论,方法,需要充分宽广的范围和漫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提供科学的检验效应。

至于前瞻性、预见性的非凡智慧,在短期内可能不被大多数人认同。只有到一定的时期,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对的,他比我们早看了几十年。

第四,允许反复。

无论是社会性的治国理政还是专业性的科技领域,创新变革都可能遭遇挫折、失败,需要一定的反复。但是,如果初期实践的效应不佳、未达到目标,或出现严重失误,就判断基本原理错误,不给纠偏并反复的机会,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不存在了。

所以,实践检验真理,需要允许适当的反复,不可要求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不能因初期的失误彻底否定。否则,幼儿学步都是错的,爱迪生的发明也只是幻想。

事实上,东方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思想,西方的PDCA方法,本质就是允许适当的反复,不会因为早期的实践效应差就将理论、策略、方法等扼杀在摇篮中。

第五,包容适当的负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任何崇高的事业、高明的策略、科学的方法,加上认真细致的执行,实践过程中都难免有一些负作用。

例如,医疗方面,动手术会流血,某些中药味道很苦,某些西药会引起不良反应,等等。

再看,反侵略的战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牺牲和损耗难免,还可能伤及无辜。若是攻城略地,还会破坏建筑,等等。

诸如此类无法避免的负作用,如果因此而否定,世界上何来正确?

当然,需要认真甄别,不可将致命的毒气视为无伤大雅的烟尘。

总之,何为真理?如何检验真理?需要注意什么?人类探索很久了,还将继续探索很长时间。

大家一起来吧!

注:配图来自网络之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