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过世,送的礼金俗称什么?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2-06-16
展开全部



有一位朋友问,“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这句话,是过去农村老话,还是现在的农村俗语。我告诉他们说,这句话是现在才流行的农村俗语,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并不是现在有一些人所说的“前人留下的习俗”。

朋友又问其中的原因,我告诉朋友说,过去农村只有“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之说,这里红事和白事,虽然一种要主动邀请或者告知亲朋和邻居,另一种则不需邀请或者告知亲朋和邻居,但是,指的是“人到”,而不是“礼到”。过去农村习俗之中,普遍没有“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之说。实际上,过去农村普遍的说法是:“人到礼到”。

1、过去农村红白喜事中的“礼”有哪些?

为了让现在年轻人,了解过去农村红白喜事中的“礼”,在讲“人到礼到”之前,这里得介绍一下过去农村“送礼”时,礼品的讲究。

旧时,农村普通人家,大多比较贫穷,富裕的只是少数人。那时,农村社会属于典型的农耕社会,农村人过着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经济模式,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农村人手里的钱并不多,物资匮乏,家里的财富大多以“物”的形式保存,比如,粮食、布料、猪肉、鸡鸭、蔬菜等。现在五十岁左右,以及五十岁以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应该还记得当年这种红白喜事之中送礼的方式。因为这种送礼方式,从旧时一直延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才逐渐被货币,即“份子钱”取代。

因此,过去农村红白喜事,所送的“礼”,大多数人都以“物”为主,只有少数人用货币。尤其是同村人,更是如此。这里例举一些过去农村人随礼,以“物”为主的“礼”。

打三朝酒(满月酒。属于庆贺性喜酒。属于庆贺类喜酒。通常在未满月前送礼:婴儿衣服鞋帽、活鸡、鸡蛋、猪肉、猪肚、鱼类等。一般根据平时个人之间的人情往来,可以只送一样,也可以送多样。

生日酒。属于庆贺性喜酒。村邻以米(以升为单位,下同)、面粉、面条(以斤为单位)、面食等为主。亲戚,米、面、糖、布料(送布料一般是嫡亲,或者关系亲密的人)。做寿送对联、匾额、寿帐(其实就是布料)等。

建房酒。属于帮扶、庆贺性喜酒。通常有帮工,送建筑材料、粮食、蔬菜等,可在建房的时候送,在新房屋落成典礼办酒时就不再另外备礼。

嫁女喜酒。属于送别性纪念性喜酒以送嫁妆中的物品为主。通常在女子出嫁准备阶段(即男方报明结婚日子时)认领,办出嫁酒时送来,有被褥类(出嫁女子衣服除外,由男方置办)、家具类、生活用品类、鞭炮若干,可以是一件较大的,也可是几件较小的。

结婚喜酒。庆贺性喜酒。村邻以米、面粉、面条、面食、布料(通常关系亲密)等为主。娘舅及其他亲戚以礼金为主、还有粮食(以担为单位)、对联匾额(可做可不做)。

丧酒。属于帮扶性白事。村邻以米、面粉、面条、面食、新鲜豆腐、布料等,另送一刀纸(农村对烧纸的传统计量)、鞭炮若干、蔬菜若干,义务帮忙除外。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地方不同,习俗有别,各地在红白喜事来往随礼,送礼的礼品可以不太一样。而时代不同,各地送礼的礼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到今天的农村,人们红白喜事的来往随礼,大多变成以送“份子钱”为主,送物的已经很少了。

2、什么是“人到礼到”?

“人到礼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客人来了,不管礼金和礼物带了多少,哪怕客人是空着手来,也表明客人对红白喜事举办人的尊重,给足了主人的面子,就是给主人最好的“礼”。

过去农村人情之间的你来我往,普遍比较讲究的是人是否到场,讲的是红白喜事中的人气,并不看重来的客人带来了多少礼金和礼物。客人到了,村里的左邻右舍都能看到,哪怕是客人的礼物带得再少,人们也不会有什么说法。人不到礼到了,村里的左邻右舍看不到,就会问,某某亲戚为什么没有来呢?容易引起别人的种种猜疑,是不是与这家亲戚闹矛盾,关系处理得不好,亲戚不来往了。

在这方面,农村人情来往之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老话:“长短是根棍,多少是个礼”。意思是说,长的棍棒也是棍棒,短的棍棒也是棍棒,同样的道理,不管客人到家里来带了多少礼物,带得多也是一种“礼信”的表示,带得少也是一种“礼信”的表示。

“礼信”,很多农村通俗的说法,也被看成是方言俚语,通常理解为礼节性的礼物,比如一包糖、一块肉、一只鸡,几个鸡蛋或鸭蛋等,不论多少,大小和轻重,只要有所表示,就是“礼信”。“礼”和“信”合在一起为“礼信”,讲的就是亲戚朋友之间相互礼敬和信义,重点又落在信义上。

农村人情往来,是相互的,俗语说:“人情是把锯,你来我去”,用文雅一点的话说,就是礼尚往来,这也就是农村所说的“讲礼信”。如果这次你家有红白喜事,只带礼去,人不到场,那下次他家有红白喜事,你也可以人不去,只捎礼过去。这样,亲戚间的往来,就失去了人情味,只有“礼”(钱财关系),而没有“敬”,更失去了“信义”,完全变成了一种放债与收账的关系。

因此,“人到礼到”,在农村,人们又说成是“人到礼信到”。这里面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了,说明“人到
”比让别人捎礼物的更重要。

比如说,一个人结婚,上门给娘舅下了请帖,结果娘舅均以有事没空为由,只请了礼过来,娘舅一个也没有来,这种情况,不仅外甥没面子,自己的父母更没面子。在过去农村,娘舅是所有来客之中,最尊贵的客人。“娘大舅大”,娘舅是别人不能替代的客人。农村办丧事也同样如此。

为了让读者多了解过去农村民俗,这里顺便将过去农村红白喜事习俗知识拓展一下。

事实上,“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这句话,在农村,“红事不请不到”通常指娘舅那边的亲戚,按照过去农村规矩,嫁女要“接”(即上门去告诉他们,通常不下请贴),结婚要“请”(即下请帖),生日、建房、进火等喜事要报信(不下请贴)。其他村邻,除了帮忙的要上门请外,吃喜酒的人是不用请,自己上门来,有的地方俗称“赶酒”、“吃喜酒”。

“白事不请自来”是指村邻。通常来说,老人过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殊信号。比如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要放三个大鞭炮,俗称报丧炮,或死人炮,有这种习俗的地方,春节拜年是不允许放大鞭炮的;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后,要敲三声锣(或者钟、鼓之类),叫丧锣,有这种习俗的地方,通常把“打锣”比喻为做事失败和某事完蛋了。村里人不用请,大家都自觉来帮忙,这就是过去农村俗语说的“一家有丧,全村有丧”,意思是说,村里一家人有了丧事,就等于是全村人的丧事,是大家的事,俗称为“众人众事”。

但是,娘舅那边的亲戚则需要去“请”,农村俗称报丧。由孝子中的长子披麻戴孝、带着米和酒肉到娘舅家去报丧。通常来说,只报给亲娘舅,娘舅一边告诉其他亲戚,一边到丧家去见死者最后一面,俗称为“看活”,或者“看生”(意思是看望和安慰活着的亲人),然后回去,再召集那边的亲戚来参加葬礼。

从上面的习俗我们可以看出,过去农村,人们更看重的是“人到”,人到即“礼到”。如果仅仅只是捎个礼,就算是“礼到”了,还是有失礼数,即使收了礼,心里也不高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管是红事白事,人不到,只送礼,一般不会接受。

3、为什么说“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是当代俗语?

过去农村,由于人们绝大多数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住居在村里,即便是临时有急事,不能去参加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还可以让家里的其他人前往。只要是家里有人去了,就算是“人到礼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农村大量的人员开始离开土地和村庄,到外国经商或者务工,分布在全国各地比较发达的城市,至少也到县城或市级城市,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人全家都外出,包括小孩读书也在外地学校。这种农村人口的大流动,也让原有的一些农村习俗发生了变化。农村人情往来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亲戚比较多,这些亲戚之中的红喜事,一年少也有几次,多则有十多次。离家乡这么远,或者离亲戚那么远(有的全家住在外地城市),来去一趟不容易,花在路上的时间和路费也不少。再说,不管是经商还是务工,都很难脱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捎礼(通迅还不太发达的时期),到后来,网上支付方式的发展,“份子钱”的转收就更加便捷了。除了一些必须亲自参加的红喜事外,对于一般的红喜事,大多数人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做法成了习惯,人们也就能够理解,也就没有什么可见怪的了。这就是“红事礼到人不怪”的意思。

农村白事与红喜事就不一样,现在本来在农村的人就少,需要的是有人来参加。如果一个村的人,在老人去世后,所有在外的人都不回家,就一些老人在家,丧事就无法办了。对于农村来说,每个儿女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家庭的将来都会有这么一回事。现在别人家老人去世,你一家人不去参加,将来你家有同样的事,别人同人也不会来参加。人情来往是相互的,村里人相互帮忙也是相互的,农村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人。

也就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农村,自发制定了一些讲乡情的规矩。比如,有一些村民间规定,村里老人扶柩、打金井等事,按照劳动力排班,轮到谁就由谁上,如果确实没时间,就由这劳动力负责请人来做。

当然,也有一些农村,办丧事市场化,有专门的队伍,一条龙服务,但是,参加坐夜守灵传统不可能市场化,还是需要有人来参加。这也就是“白事礼到人不收”原因,钱不可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代替乡情和亲情。

总而言之,农村民俗是长动不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过去农村的习俗就是过去的习俗,现在新出现的习俗就是现在的习俗,只有多了解农村过去习俗,才不至于张冠李戴。

帐号已注销

2020-09-12 · TA获得超过376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138万
展开全部
人过世了,送的礼金一般都是说百事送的礼金就是一点礼金,安慰金而已,吊唁的那种心意到了就可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将微笑送给悲伤

2020-09-12 · TA获得超过981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363万
展开全部
有人过世送的礼金俗称白包,。每个地方的称呼有又一点不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清秀还锐利灬小熊猫o

2020-09-12 · TA获得超过29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640万
展开全部
送的礼金俗称就是礼账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兵法大师
2020-09-12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208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2431万
展开全部
有称丧仪的,有称挽金的,有称奠礼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