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惜别的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离情惜别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八句,第一联是对仗的。“城阙”对“风烟”,“辅三秦”“望 五 津”较工整的。第二联,突然不描写景观了,而是发议论。但大体也是对仗的“与君”对同是”,对仗不太工整;“离别意”对“宦游人”,勉强可以说是宽对。从平仄上来看,也有一些不够严密的地方。这可能是因为,律诗在王勃创造力最旺盛的时代,还没有成熟,诗人还不太讲究工稳。第三联也对仗,“海内”对“天涯”,“存知己”对”若比部”。这一联很有功力,不是一般的平行对仗,而是“流水对”前一句“海内存知己”,是后一句“天涯若比邻”的原因,前后因果相连。对仗而不让读者感到玩弄技巧,这是相当高的境界。
开头写的出发地点的景观,不是一般的微观细描,而具有宏大的视野。“城阙辅三秦”,把眼前的“城阙”,和背后的王朝政权中心联系起来,并不是眼睛所能直接看到的,而是用诗人联想渲染这个地方的庄严气象。接着就写到了四川。题目就点明是送朋友去四川上任的,所以诗人就从陕西望到了四川。这当然是诗的想象,超越肉眼所及的空间。为什么没有显得丝毫的突兀? 这是因为,对仗句法的紧密关联,把空间的跳跃掩盖了。
第二联,写得比较平淡,不太像律诗,有一点古风的味道。
第三联,是本诗的灵魂。本来“海内”是距离相当遥远的,可却变成了比邻。其转化的条件是:知己。只要心灵贴近,空间距离再大,也不在话下。这和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心理上,在情感冲击、感知变异上,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心远,所以地理位置的相近也变成了遥远。而王勃这里恰恰相反,因为心近,地理位置的遥远就转化为相近。
最后一联是收尾,直接抒发情感,并不追求文采,有古风的味道。
故此诗的趣味,介于古风与律诗之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泡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送别的,但并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而是先写送别场所的景观。第一句写空气清新,刚刚有小雨净化了轻尘。为什么要写轻尘? 因为轻尘是车马远去的结果。第二句写客舍,写柳色,这有什么必要? 客舍,正是即将远去的朋友暂居之所,而柳色则是唐人送别场景中惯常的背景。因为“柳”谐音“留”。留之不住,故有惜别之意。但是,这里的惜别,不在留,而在送。怎么在送中透露出自己的情意来? 这是诗的生命。王维在这里,集中突出了一点: 再来一杯罢。这里至少有几重意思: 第一,再来杯,就是时间的拖延,这就是留了。第二,这样的留太短暂了。但这短暂的时间,却有不平常的意义。西出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这是老朋友的最后一杯酒。第三,这一杯酒从离别来说,应该是苦酒,可老朋友的最后一杯酒,却是瞬间的享受,这从意脉来说,是转折的开始。第四,为什么是享受呢? 因为自己就是对方唯一在场的朋友。正因为如此,别离的长久痛苦,才会变成短暂的享受。意脉到此完成转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般地说,送别诗都有一点离愁别绪,,言离别之苦,应该是天经地义。但这一首却 不同。这个董大,据考证,应该是唐玄宗时代的一个琴客,音乐家。高适和他相别,一共写了两首。另一首说:
六朝飘飙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在盛唐诗人中,是仕途最为亨通的,但在此时可能还是比较落魄的。懂得了这一点,可能对领悟全诗的含意有所帮助。和朋友相别,偏偏不提自己的忧愁,也不提朋友的忧愁,更不强调留恋之意,反倒说没有什么可忧愁的,普天之下可能成为你朋友的人多得很。这颇有点和传统友谊观念唱反调的性质。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友谊是极其可贵的,俞伯牙因为钟子期亡故而碎琴的典故就说明了这一点。知己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知音是终生难得的。正是因为这样,王维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里却说“天下谁人不识君”,朋友和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士不可胜计。惜别的忧愁母题,难舍的情绪,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种豁达,不是为朋友的远离而遗憾,而是说朋友多得很。这好像是无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名声之大的夸张,是对朋友的赞美。用赞美来代替惜别,是高适这首诗的独创。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八句,第一联是对仗的。“城阙”对“风烟”,“辅三秦”“望 五 津”较工整的。第二联,突然不描写景观了,而是发议论。但大体也是对仗的“与君”对同是”,对仗不太工整;“离别意”对“宦游人”,勉强可以说是宽对。从平仄上来看,也有一些不够严密的地方。这可能是因为,律诗在王勃创造力最旺盛的时代,还没有成熟,诗人还不太讲究工稳。第三联也对仗,“海内”对“天涯”,“存知己”对”若比部”。这一联很有功力,不是一般的平行对仗,而是“流水对”前一句“海内存知己”,是后一句“天涯若比邻”的原因,前后因果相连。对仗而不让读者感到玩弄技巧,这是相当高的境界。
开头写的出发地点的景观,不是一般的微观细描,而具有宏大的视野。“城阙辅三秦”,把眼前的“城阙”,和背后的王朝政权中心联系起来,并不是眼睛所能直接看到的,而是用诗人联想渲染这个地方的庄严气象。接着就写到了四川。题目就点明是送朋友去四川上任的,所以诗人就从陕西望到了四川。这当然是诗的想象,超越肉眼所及的空间。为什么没有显得丝毫的突兀? 这是因为,对仗句法的紧密关联,把空间的跳跃掩盖了。
第二联,写得比较平淡,不太像律诗,有一点古风的味道。
第三联,是本诗的灵魂。本来“海内”是距离相当遥远的,可却变成了比邻。其转化的条件是:知己。只要心灵贴近,空间距离再大,也不在话下。这和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心理上,在情感冲击、感知变异上,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心远,所以地理位置的相近也变成了遥远。而王勃这里恰恰相反,因为心近,地理位置的遥远就转化为相近。
最后一联是收尾,直接抒发情感,并不追求文采,有古风的味道。
故此诗的趣味,介于古风与律诗之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泡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送别的,但并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而是先写送别场所的景观。第一句写空气清新,刚刚有小雨净化了轻尘。为什么要写轻尘? 因为轻尘是车马远去的结果。第二句写客舍,写柳色,这有什么必要? 客舍,正是即将远去的朋友暂居之所,而柳色则是唐人送别场景中惯常的背景。因为“柳”谐音“留”。留之不住,故有惜别之意。但是,这里的惜别,不在留,而在送。怎么在送中透露出自己的情意来? 这是诗的生命。王维在这里,集中突出了一点: 再来一杯罢。这里至少有几重意思: 第一,再来杯,就是时间的拖延,这就是留了。第二,这样的留太短暂了。但这短暂的时间,却有不平常的意义。西出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这是老朋友的最后一杯酒。第三,这一杯酒从离别来说,应该是苦酒,可老朋友的最后一杯酒,却是瞬间的享受,这从意脉来说,是转折的开始。第四,为什么是享受呢? 因为自己就是对方唯一在场的朋友。正因为如此,别离的长久痛苦,才会变成短暂的享受。意脉到此完成转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般地说,送别诗都有一点离愁别绪,,言离别之苦,应该是天经地义。但这一首却 不同。这个董大,据考证,应该是唐玄宗时代的一个琴客,音乐家。高适和他相别,一共写了两首。另一首说:
六朝飘飙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在盛唐诗人中,是仕途最为亨通的,但在此时可能还是比较落魄的。懂得了这一点,可能对领悟全诗的含意有所帮助。和朋友相别,偏偏不提自己的忧愁,也不提朋友的忧愁,更不强调留恋之意,反倒说没有什么可忧愁的,普天之下可能成为你朋友的人多得很。这颇有点和传统友谊观念唱反调的性质。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友谊是极其可贵的,俞伯牙因为钟子期亡故而碎琴的典故就说明了这一点。知己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知音是终生难得的。正是因为这样,王维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里却说“天下谁人不识君”,朋友和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士不可胜计。惜别的忧愁母题,难舍的情绪,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种豁达,不是为朋友的远离而遗憾,而是说朋友多得很。这好像是无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名声之大的夸张,是对朋友的赞美。用赞美来代替惜别,是高适这首诗的独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送杜少bai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du烟望五津。
与君zhi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dao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2、《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du烟望五津。
与君zhi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dao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2、《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