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女子十三四的时候就要结婚呢?
我们知道现在可不像是古代,现在的女子要结婚至少也是20岁,然而古代的时候女子二十岁都是好几个孩子的母亲。而且很多的时候古代的女子都是十三四岁都已经结婚了,而且这个现象在皇家表现的最为明显。然而要知道女子十三四的时候才是豆蔻年华,各方面都没有成熟,那么为何要结婚这么早?
战国时期的齐国齐桓公令:女十四岁出嫁;越王勾践令:女十五岁出嫁;汉惠帝令:女十五出嫁;晋武帝令:女十七出嫁;北周武帝令:女十二出嫁;唐太宗贞观令:女十四出嫁。说明古代女子平均出嫁年龄差不多十三十四岁的样子。
晋朝的贵族都以结婚早而感到自豪的。晋康帝的皇后褚蒜子在13岁的时候便嫁给了他。十三岁,放在今天也才上初中而已。很多古书也都记载了当时早婚的情况,如《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一句“十七为君妇”,这就说明了当时古人的结婚年龄普遍不会超过17岁。而且《河东之水歌》中也有一句“十五嫁作卢家妇”,说明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差不多也就是在十四五岁。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要这么早就结婚呢?是古代女子也是相当的无奈,因为这一规定并不是他们所能选择的,是国家的规定。在宋代和唐代,都有这样的规律:凡是在国家规定的年纪里,没有结婚就要进行罚款,而且不仅仅是罚款这么简单。如果周围的女孩子都结婚了,只有自己没有结婚,会受到家人以及周围邻居的嘲笑,觉得自己很差。
还有一个条件就是经济压力,古代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有限,大部分普通家庭只能混个温饱,而古人讲究多子多福,家庭成员普遍比较多,生存压力大。于是为了缓解压力,只能选择尽快将女儿嫁出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医学水平不如现在发达,百姓的平均寿命也较短,为了繁衍生息,只能尽量早点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