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听话学别人偷东西,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孩子在有了你我财物概念的区分之后,还去拿别人的东西。
笼统的说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对物质本身的需要。有些家庭对孩子管得较严,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了,还几乎没有零花钱,外面的诱惑又比较多,孩子有可能会因为和同学的攀比,被某些物品吸引,又得不到合理的满足而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有时候是本来家长极度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后来因为教育理念或者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忽然改变了管理孩子的方式,他们也会不太适应而做出不合适的举动。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情感因素。比如,有的孩子在家庭内外体会不到被关心爱护的感受,那么占有一些喜欢的物品(并不一定使用)能带来好的感觉。还有的孩子因为在学校被孤立,需要用物质贿赂周围同学才能获得“友谊”。也有的是遇到校园暴力被他人勒索而被迫做出这些行为。
基于以上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沉得住气,不要急着从道德层面焦虑并且严厉惩罚,而是平心静气地了解具体情况。如果从孩子这儿得不到答案,也可以去学校打听更多信息。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到孩子,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真诚的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打开心扉,说出做这件事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解决,告诉孩子偷东西的后果,然后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让孩子去给老板送钱,对老板说,对不起,我昨天忘给钱了;如果是老板告诉我们这件事的,那么就在去送钱的同时,让孩子向老板道歉(当然,尽量不要有别的人在场),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我们连打带推的逼着他去。
切记不要打骂或用一些攻击性或侮辱性的语言去伤害孩子,我们教育他是让他人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