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定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
首次提出的时间: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它对人们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历史,全面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社会基本矛盾
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矛盾表现形式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错综复杂及分化组合,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呈现了新的特点:
1、群体性增强,如集体访、越级访、择机上访等。
2、对抗性增强,纠纷当事人情绪越来越激烈,对抗的程度加剧。
3、突发性增强,很多矛盾纠纷从发生到激化只有短短的时间,一触即发,矛盾纠纷瞬间转化为刑事案件。
4、新型社会矛盾内容错综复杂。从社会纠纷的内容来看,矛盾纠纷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成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与涉法涉诉纠纷并存的复杂形态。
所以,基本矛盾产生于研究对象客观的基本特性。
我国社会也好,还是他国社会也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样的,比如生产力不够先进;生产关系决定的分配与发展不平衡;提高生产力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各个社会不一样的是阶段性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就是占据该阶段支配性地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