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天道啊,能讲,但讲出来,似乎又不是要说的那个东西。给它个定义,又感觉不能概括,只能说明它表现出来的大致形态,而不能解释它的本质。它象是冥冥中似乎不存在的微粒,好象什么都没有,就象万物初始时的样子。又好象有,并且非常巨大,包容万物,无边无际。说它无形,是往微观处看,说它有形,是往宏观处看。这两种形态都是它,非常的奇妙。它似乎是万物的起源,万事万物似乎是循着它的规律和法则形成和发展的。
今天我开始读《道德经》的第一章,这一章讲的是天道的形态。老子同大家讲道,这里讲的道,并不是你们常说的,或是听到的,看到的道。要讲的是天道。那天道是什么呢?它可以说非常渺小,小到无形,小到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万物初始时,形成万物的那粒微尘。它似乎又很大,大到可以包容万物,大到无边无际。我们可以从它小到无形开始想象,一直到它大到无限。我们可以试想,在它小到无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某个点,和它大到无限,也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某个地方,会不会就是它有形或无形的起点,它的有形和无形都从这里开始。它的有形或是无形,其实,只是我们想象的轨迹不同,感受到的形态变化便不同。而这两种形态,都是天道的形态。天道便在这两种形态间,相息相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运行着,既是虚无,也是恒有,是无限大,也是无穷小
《道德经》第1章读后感:好多人都在学习这个学习那个真的有用吗?关键是学来的是知识,而不是自己感悟智慧生发出来的,被人查找了好多名家大咖,关于对《道德经》的讨论。个人还是更认可其中一个观点: 那就是《道德经》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来学习的, 通过读《道德经》,去感悟大自然宇宙频率的奥妙。把感悟生发出来的智慧。用到日常生活、事业、生意上,这才是读《道德经》真正的目的。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天道啊,能讲,但讲出来,似乎又不是要说的那个东西。给它个定义,又感觉不能概括,只能说明它表现出来的大致形态,而不能解释它的本质。它象是冥冥中似乎不存在的微粒,好象什么都没有,就象万物初始时的样子。又好象有,并且非常巨大,包容万物,无边无际。说它无形,是往微观处看,说它有形,是往宏观处看。这两种形态都是它,非常的奇妙。它似乎是万物的起源,万事万物似乎是循着它的规律和法则形成和发展的。
今天我开始读《道德经》的第一章,这一章讲的是天道的形态。老子同大家讲道,这里讲的道,并不是你们常说的,或是听到的,看到的道。要讲的是天道。那天道是什么呢?它可以说非常渺小,小到无形,小到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万物初始时,形成万物的那粒微尘。它似乎又很大,大到可以包容万物,大到无边无际。我们可以从它小到无形开始想象,一直到它大到无限。我们可以试想,在它小到无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某个点,和它大到无限,也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某个地方,会不会就是它有形或无形的起点,它的有形和无形都从这里开始。它的有形或是无形,其实,只是我们想象的轨迹不同,感受到的形态变化便不同。而这两种形态,都是天道的形态。天道便在这两种形态间,相息相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运行着,既是虚无,也是恒有,是无限大,也是无穷小
《道德经》第1章读后感:好多人都在学习这个学习那个真的有用吗?关键是学来的是知识,而不是自己感悟智慧生发出来的,被人查找了好多名家大咖,关于对《道德经》的讨论。个人还是更认可其中一个观点: 那就是《道德经》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来学习的, 通过读《道德经》,去感悟大自然宇宙频率的奥妙。把感悟生发出来的智慧。用到日常生活、事业、生意上,这才是读《道德经》真正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