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
随着国家的进步,对教育的重视度逐步提升,而未成年人的教育更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加强幼儿智力开发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不光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努力也会影响智力的开发。如果能够保证在幼儿时期智力开发的教育质量,将会很好地提升幼儿的智商甚至情商。所以,在幼儿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应该强化智力开发,以保证幼儿成长后的更高水平的需求。在进行幼儿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时,应该保证教学质量,在较高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首先应该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不光要引导幼儿的注意力,还要增强幼儿的识别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玩具来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其专注于教育学习,从而提升后期的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对幼儿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利用具有识别作用的玩具强化幼儿的观察力,帮助未成年在小时候就能培养注重细节的好习惯,有助于日后的生活和学习,良好的观察能力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提高幼儿善于发现细节的能力。除了初步的识别后,还应该加强辨别教育,使幼儿初步掌握是非分辨的能力,辨别教育还能很好地提升未成年的记忆力,幼师在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一些引导手段强化幼儿的印象,之后反复练习,以至于真正掌握一项技能。还有,可以通过进行演讲来增强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在体力方面对幼儿实行定期的训练,以提升幼儿的体质。除了智力方面的训练,还应该加强情商的提升教育,使得幼儿从小就对情感有初步的认识,方便其以后能够拥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教育时,应该着重培养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并融入一些团体协作环节,使幼儿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利用动手教育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完善幼儿的思维,以保证未成年人从小就能够培养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思维形式。
2对幼儿的艺术欣赏力进行启发教育
由于幼儿生性好动,对新型的教育形式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应该把握好幼儿这一特点,对其进行艺术的启蒙教育,使得幼儿能够在懵懂的时候将对艺术的好奇转变为喜欢。总的来说,由于对艺术的欣赏力不受地域的限制,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力会影响幼儿成长后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会增加生活品质,所以,应该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艺术的形式有许多,比如增强色彩教育就可以相应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辨识度,所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美术教育,让幼儿自己绘画出观察到的事务,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在绘画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表现良好,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但是如果出现差错应该耐心指导并纠错,而不是一味地职责,如果一味的责备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对幼儿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所以,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的情感变化。艺术的启发教育还可以采用艺术舞蹈或者音乐的方式,利用灵动的音乐和形式多变的舞蹈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力作为目标对其进行相应的启蒙教育,这样一来,不但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还能保证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保证其在艺术气氛浓厚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就是指一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是可以保证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保证幼儿长大后进入学校可以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由于幼儿长大后进入小学会受到和幼儿园完全不一致的管理模式,如果没能在学前教育中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就很难保证幼儿上小学后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教育幼儿培养良好习惯时,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并且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时刻纠正幼儿的行为以保证正确性。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是极强的。但是目前大多数家长会过分溺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也因为不忍心对其责备而没及时纠正,这样就会阻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导致孩子在形成习惯中不能形成很好的是非观,不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幼儿习惯的培养会影响幼儿的素质,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行为准则。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时,学校应该重视家长的作用,在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定期举行活动,使得孩子和家长能够共同参与,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统一起来,促进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了解,同时还能很好地促进家庭和谐,促进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形成,使得孩子能在完整的家庭下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助于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三岁以后到六、七岁正式入学以前的这个时期,一般称为学前期或幼儿期。
国内外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五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把一个人长到十七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的话,那么,从出生到四岁就能获得50%的智力,从四岁到八岁又获得30%的智力,从八岁到十七岁只获得20%的智力。
三岁儿童脑的重量已达成人脑重的四分之三,七岁儿童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十分之九,神经纤维髓鞘化已逐步完成,儿童的神经兴奋逐步加强,活动时间增多,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大脑的控制和调节机能逐步增强,初步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外界复杂事物的机能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些生理上的发育特征都是幼儿心理发育的基础,也是能够接受教育训练,学习初步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物质前提。
幼儿阶段如果有适当的生活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人脑的机能与潜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许多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教育的结果。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梅兰芳六岁登台演出;莫扎特幼年时就被誉为“音乐神童”,具有早熟的音乐才能,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六岁通两种文字,十九岁成博士。这些都是有力的例证。还有大量的超常儿童也是由于幼年时期有优越的早期教育的条件。
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没有受到应有的智力教育,他的大脑缺乏丰富的刺激,就会影响他一生的智力发展,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甚至造成终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危害。印度狼孩卡玛娜在很小的时候被狼叼去,直到八岁时才被发现带回人间。因为她的大脑发育最佳时期是在狼群里度过的,虽然把她送到条件很好的印度米德拉波孤儿院,经过九年的教育与训练,但始终不能恢复到人类正常的心理与智力水平,于十七岁时死去。而日本人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逃进深山二十八年之久,远离人类社会,过的是野居生活。一九七二年被人发现送回日本以后,只经过了短短八十一天,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由此可见,幼年时期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是多么的重要。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儿童学前时期教育的作用非常大,非常重要。因此,近年来幼儿教育已在世界各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幼儿学前教育,不仅可以分担整个人生所接受的知识总量的一部分,尤其重要的是,幼儿学前教育可以发掘大脑的巨大潜力。只要在幼年时期挖掘了这种潜力,就可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接受无可限量的新兴科学知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如果儿童在入学以前的几年里,在家庭、在幼儿园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与训练,身体和智力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入学以后就能更顺利地进行学习。
孩子刚上幼儿园,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心孩子上小学,数学成绩不好应该怎么办? 确实,数学是所有科目里最抽象的,孩子入门困难,也有不少孩子小学出现数学成绩落后吊车尾的情况。尤其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心算又快又准,自家孩子还在掰手指不开窍,家长开始焦虑不已。
其实,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因为数学学习成绩不是考核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要注重孩子的数学思维教育。那么在学前阶段,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呢?学前数学应该学什么呢?这是建议家长做到未雨绸缪,提前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规划。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哪些数学思维能力?
3-6岁是孩子脑力发展黄金时期,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最佳敏感期,在时期家长需要抓取孩子的敏感期,启发孩子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这将会给孩子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部文件《小学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孩子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孩子的数学经验,并提供丰富的数学游戏操作材料,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能帮助孩子们不断积累数学经验。
为了让孩子步入小学数学学习,家长需要给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涉及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算数能力,包括顺利的数数,认识计算符号,学会比较、分类、排序,认识简单图形,培养时间观念,认识钱币能独立完成小数额的购买任务,培养数学感知能力。
其次,学前儿童具体需学习哪些数学内容呢?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及入学准备指导要求,针对学前儿童需要学数学内容归纳总结分为以下7大方面。
数字和计数
形状和空间
数量比较
集合和分类
规律与排序
简单运算
认识时间、日历和钱币
教孩子数数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很多学问。大部分的孩子能够“背诵式”数数,却无法做到数物对应。所以家长可以培养孩子从点着物品数数开始,再逐渐增加物品数量。并且,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说出总数。目标是孩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实物,并排除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扰,说出实物的总数。
此外,孩子能理解数物对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能按数取物。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清晰的数字指令,让孩子帮忙取物。比如去超市,请孩子帮忙装三个苹果,拿两盒蓝莓等等。
学前儿童需要学习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方、三角形等;以及感受空间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为上小学后学习几何和立体图形做准备。
首先,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认一认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的井盖、方形的面包、三角形的衣架等等。其次,教孩子认识方位。位置是具有相对性的,建议先以孩子身体为参照物,向孩子发问:“玩具车在宝宝的左手边还是右边?”;出门买菜,也可以用方位语言帮助孩子理解超市所在位置,如“超市就在便利店的旁边,对面就是银行,好吃的饺子馆就在超市的上一层。”等。
其次,可以请孩子帮忙摆放东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对方位词的熟悉程度,孩子还可以通过模仿家长的指令,学习方位位置的表达。
学习认识大小关系,如比较大小、轻重、长短等,且比较单一变量时,能够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西瓜虽大,但价格却比不上小小的手表。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让孩子掂一掂、量一量,爸爸妈妈谁更高,铅笔和圆珠笔谁更长。适时向孩子抛出疑问,篮子里大概有几个水果?篮子重还是桌面上的西瓜重呢?在不断的触摸和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数感和量感,升上小学后,就不会写下一支笔长1cm的答案了。
学习将物品进行分类,如按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组。这是数学启蒙的重要一步,培养分类思考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升入高年级后面对难题,能够迅速拆解问题,分情况讨论得出答案。
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分类收拾玩具开始,可以根据物体的属性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如按大小、按重量、长短等;也可以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积木拼搭类、电动机械类、玩偶布艺类等;
感受世界的规律和排序,也是学前儿童数学启蒙的重要内容。
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排序的东西,妈妈带孩子一起去玩要的时候,可以在公园、超市、商店等玩一玩,观察周国上的景物,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并请孩子说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如商店里橱窗里手帕、毛巾、窗帘边上的花线等,路边栅栏瓷砖的排列等。通过这些排序让孩子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一个概念的了解,对于孩子的思维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不想孩子一年级孩子还在掰手指,可以在学前就训练起来!其实,数字和数学符号组成的式子在孩子眼里,大多冰冷且抽象,所以在孩子接触算术初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融入具象的生活场景中,帮助孩子理解算式背后的数学逻辑。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物品来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来练习,比如去小卖部时让孩子算算他想购买的东西金额,或是十块钱的预算能剩下多少等。
时间、日历和钱币不仅是小学重要知识,更是生活必备的技能。学前儿童提前接触这些知识,也能早日变得更加独立勇敢,建立正确的时间、金钱观念。
每天起床,都问问孩子今天星期几,几号了?今天要不要去上学呢?其实,一周七天、一年365天都是生活中的规律,学习如何看日历也是重要的技能之一。还可以给孩子科普闰年、闰二月的知识,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而市面上也有很多钱币仿真玩具,“过家家”“超市结账员”等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钱币,并且可以拉近亲子关系,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