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见成语典故及解释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7-06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4万
展开全部

  汉语成语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结晶,分析其构造特点及平仄格式可以了解成语的语言特点,挖掘蕴含其中的婚恋文化,使人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成语的文化魅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不常见成语典故及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常见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一:倚门倚闾

  齐王的宗族王孙贾,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仓惶逃走,逃到了营城,这天,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因不见齐王,只得回家。

  母亲见了,问: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道:“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

  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了,我会倚在家门口等。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再去打听齐王下落。

   【解释】 闾:古代里巷的门。原意 父母对外出的子女盼望和怀念之情 。现指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不常见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二:小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解释】 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幼年聪明懂事,长大后不一定成才。

  不常见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三:见猎心喜

  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他从小聪明青年时代在西京洛阳讲学,非常有名气。他的弟弟程颐也是著名的学者,经常讲学,人们称他们为“二程”。后来,他们的学说被朱熹 继承和发展,人们称他们为“程朱学派”。程颐十六七岁的时候,非常喜爱打猎。后来他集中心思研究学 问,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猎了。有一次,他惋惜地对友人说:“打猎 的爱好我今后没有啦!”

  有个名叫周茂叔的朋友听到了这话,特地去对程颢说:“你说的 话不一定就是如此。千万不要说得那么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爱打猎,而是把这种心思隐埋起来罢了。说不定哪一天这种心思萌发起 来,你还是会像年轻时一样,高高兴兴地去打一阵子猎的。” 程颢对周茂叔的话末置可否,只是哈哈大笑了一阵。

  周茂叔的这席话,在十二年后得到了验证。一次程颢外出归来。 在田野里见人打猎,顿时想起了打猎的乐趣,高兴得手痒起来。但他忽然回忆起周茂叔说过的话,便硬是压制了要打猎的欲望,径自走回家去。

   【解释】 比喻旧习难忘,触其所好,便跃跃欲试。

  不常见成语典故及解释篇四:博而不精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解释】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