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的攀比,如何正常引导教育?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自己的孩子喜欢和别的孩子攀比的现象,看到别人买了什么自己也想要,看到别人花钱痛快,自己也想花。那么该如何教导孩子呢?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
大人们要把握孩子攀比心理发展到什么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童心。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大人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
2、反攀比
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实行反攀比。比如:小明虽然有新书包,可是你有新的滑冰鞋啊……
3、改变攀比兴奋点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经常表扬某同学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这个同学的优点,让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学比一比,看能否超过他。
4、把攀比变成动力
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如:孩子跟别人攀比四驱车的数量和档次,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四驱车,或者进一步引导孩子查找资料、购买四驱车零件进行组装,从而形成节约的意识,养成动手动脑、发明创造的良好行为习惯。
5、纵向攀比
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懂的道理渐渐地懂了。
前几天,我去接我家大宝放学,回家路上,大宝就一直不停念叨:“妈妈,我们班的浩浩买了新玩具,我也想要”。“妈妈,班长买了新的文具盒,你可不可以也给我买一个新的”。……还没有上学前的大宝,不管我买什么他就要什么,看到其他小朋友有的而自己没有的,大宝也不会嚷嚷着要买,为何上学后就有了诸多要求?
这其实也说明了大宝已经出现了攀比心理,想要和同学们证明自己也很厉害,让自己在同龄人面前更加有面子。在学校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孩子之间也是比较容易出现攀比心理的。他们的话题会围绕:谁的考试成绩更好、谁的衣服更好看、谁家更有钱……孩子这般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攀比,长大后可还得了,所以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攀比心”就仿佛看见了洪水猛兽。
其实 攀比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一个积极的攀比,可以激发孩子内心的斗志,让孩子变得更加有动力,但是一个消极的攀比,就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那么家长要如何引导、教育孩子?
一、家长审视自我、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了,家长的一些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也有“爱攀比”的行为,喜欢去跟别人比谁家买的车更贵、谁家孩子的学习最好,那么这些行为也会被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而且,这个时候,家长去教育孩子,也是起不到一个良好教育效果的,孩子也不会听。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好好审视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攀比的心理,是不是也会嫉妒别人、是不是也会虚荣。如果家长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就要先改正自己,不盲目攀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角色扮演
在一个家庭里,家长更多扮演的是一个管家者的角色,把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打点妥当,孩子完全没有机会去体验“当家”的辛苦。如果,当孩子偏执地要跟同学进行“物质攀比”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需求,认为爸爸妈妈给钱自己花是必须。要纠正孩子的这一行为,家长不妨让孩子当一次家。
比如,我在家的时候,会经常和大宝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大宝当一天的小管家。负责管理家庭生活的部分日常开销支出。我会提前把一定的资金交给大宝,告诉大宝,在这一天当中,家里面的开销都要从这笔钱里面支出,大宝买零食的钱也要从这里支出。
提前给大宝的钱是固定的,不会中途又给他一次,所以在大宝扮演“小管家”角色的时候,我也会及时和大宝沟通。提醒大宝这些钱需要做什么,现在还剩下多少钱、还要用多长的时间。如果大宝因为贪吃零食,提前把钱都花完了,我的立场也非常坚定,绝对不会额外增加金钱。这样做,可以让大宝明白,钱是可以花完的,每一笔开销都需要合理、有计划,这样才可以体会到爸爸妈妈持家的辛苦和不易。
三、动力转化
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就是因为孩子高兴所以就给孩子买了,或者是因为孩子说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就给孩子买了。但其实,不管是出于何目的,这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很容易变得更加恃宠而骄,也会让孩子的攀比心理越来越重。
既然如此,就不给孩子买了?也不对,因为问题的本身并不是买或者不买的问题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生活有所追求是可以的,但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比如,打暑假工来买自己想要的玩具、通过学习成绩进步来获得一定的奖励等等。
比如,大宝跟我:“妈妈,我们班上的同学都买了新的运动鞋,好漂亮,我也想要买一双”。这个时候,我会这样跟大宝说:“你想要买运动鞋,妈妈可以给你买,但是爸爸妈妈的钱都是通过努力工作赚来的,如果你也很想要运动鞋,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来争取的哦”。
用一些小技巧让大宝把攀比心转化为动力,我为会大宝创造一些劳动的机会,让大宝一起参与家务活一起分担。或者允诺大宝,考试有所进步就给他买运动鞋,把大宝想要得到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动力。
小六说:其实,孩子会有“攀比心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必把它想象得多么可怕。很多时候,孩子的攀比心理更像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家长在做到“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要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优点,告诉孩子“他也有优秀的一面”。
1、家长要往正面方向引导其实,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攀比心理,只是看孩子把攀比心理表现在那个方面,如果是物质方面,那么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如果孩子的攀比心理是用在学习上面,这反而是自律的一种表现。所以,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正向的攀比,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2、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言传身教的第一榜样,如果家长相互攀比,那么多半孩子也会跟家长一样,耳目渲染之下,他们很有可能出现攀比的行为。
所以,想要消除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家长要以身作则,消除自己的虚荣心,才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家长也要学会抓住一切教育的契机,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优越感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攀比,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别人家有的时候,自己没有,孩子慢慢会感到自卑,这种自卑会激起孩子追求卓越感的需求。
所以,家长平常要和孩子多沟通,将孩子的优越感,建立在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不是要在物质上的攀比,而是在基本的经济基础下,追求更高的层次。
4、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其实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加剧孩子的攀比心理。
因此,家长应该要学会的适当拒绝孩子,当孩子真正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就要问清楚孩子的原因,让孩子说出理由之后,家长再判断是否可以满足孩子,如果合理的话,再给孩子进行购买,不合理的话就要直接拒绝。
孩子都爱玩,这是天性。无需制止,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话是很正确的。
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比在10秒内,大家谁的高抬腿做得多,想到10秒就10秒,反正不多,每天练一练,比一比,身体越比越好,友谊也越比越浓。而且10秒钟对于上小学的同学,运动量已经可以了,因为这10秒的高抬腿,会让他更主动,更乐意的参与到平时的运动活动中去,这样对于小孩子来说运动量是足够的;而且运动贵在天天坚持,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秒高抬腿要领,一个字,“提”。提的是膝关节,提的自然是越高越好,练得时候心里可想着这个字。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抬至水平,以后慢慢加高增加难度。
可以比谁写作业写得好,上课谁最认真,可以比谁背得诗词多,课文多,也可以比一比谁交的好朋友多!反正,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大胆的去比!
只是比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要去分辨,这样子是否正确,是否有好的影响,是不是羡慕嫉妒恨,如果是,就说明攀比心理太过了,要注意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