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
展开全部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驳议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山东省邹城市的孟庙,会按照古法举行成年加冠礼,在集体叩首之后,老者主持加冠仪式,少年加冠之后便正式成年。千百年来殿堂里的亚圣孟子,注目着无数后辈少年加冠成年。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聆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私淑弟子,但孟子却坚定地视自己为孔子的直接继承人。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头的这句话就是孟子思想的基础。
位于河南开封的游梁祠,2014年夏季,河南孟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祭祀仪式,仪式里有一项告祖的内容,孟氏后人准备重修游梁祠。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收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当年孟子生平出游第一事就是游梁说惠王。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国君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却毫不客气地回答,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在儒家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施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梁惠王虽然多次向孟子请教,但他只想通过战争使魏国扬威于天下,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爱民,不弑杀,省刑罚,减免赋税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孟子的仁政主张很难被统治者真正接受。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孟氏宗亲的祭奠过后,游梁祠重归平静,世代在这里看守的孟氏后人细心的打扫着院落。实际上游梁祠大部分已毁,所剩殿宇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厂房,祠内仅存的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阎兴邦《重修游梁祠书院碑》,另一方为嘉庆年间之碑,碑上面的字迹剥落模糊,游梁祠的破落情形仿佛就是当年盛名之下的孟子在宣讲仁义之说时的遭遇。
离开魏国后,孟子转赴齐国,他对齐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尽快到达稷下学宫。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这里汇聚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收徒讲学交流论辩,各种思想交汇碰撞,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场所。对于稷下学宫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是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汇聚在稷下学宫的学者,被后世统称为稷下学派,事实上稷下学宫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包含了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家学派。稷下学士们在学宫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他们相互辩论又相互汲取,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标志。到达齐国后孟子受到很高的礼遇,他继续宣传他的仁政学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稷下学宫中,孟子和不同学派的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他抨击最厉害的当数当时广为流传的一种学说即墨家。孟子是邹城人,墨子是滕州人,两个人的家乡离的很近,又都是师从儒家,但两者秉承的学术思想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甚至完全对立。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中,和百家诸子的塑像不同的是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完全颠覆了学者惯常的衣冠整齐和文质彬彬,相反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手执树杖、跨步向前,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和塑像一样墨子纪念馆也和其他纪念馆不同,这里几乎就是一座展现古代发明创造和奇思妙想的科技馆。墨子被誉为科圣,宋健高度评价墨子为唯物始祖科圣墨翟。抛石机,是墨家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发明的一个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最初是用于守城,它是把石块或者是火球放入一端,通过一个辘辘牵引拉下,再通过支点的弹力把石头抛出城外用来砸伤城外的敌人。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就是说圆一个中心,同长也就是半径相等,旋转一周就形成了一个圆,这是古代关于圆的最早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圆规。战国初年,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一个人风尘仆仆赶了十天路来到楚国,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游说楚国国君的同时,墨子和楚王请来的能工巧匠公输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攻防战,公输班组织了九次进攻被墨子九次击破,公输班的办法用尽了,墨子的应对方法还有余,墨子也依靠自己高超的防御术,成功化解了两国的一场战争。墨子的楚国之行是贯彻他一如既往的兼爱、非攻主张。
传说墨子曾作出一种可以再天上飞行三天三夜的木鸟,那只传说中飞在空中的木鸟让人向往。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也是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子对自己的学说身体力行,他生活极其简朴,和弟子们吃菜羹,穿粗布短衣,为了制止兼并战争,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和其他学派相比,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可能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信奉墨子学说的人称为墨者。墨者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他们的最高领袖称为钜子,钜子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墨子则是墨家的第一位钜子,墨者内部有严密的法规,所有的墨者都得服从钜子的命令,他们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为了反对战争,为了使天下人都相亲相爱,可以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以自苦为极严格服从纪律,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受到尊崇的原因。然而在儒者眼中,墨家完全排斥礼乐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
孟子出生比墨子晚,没有见过墨子,但他对墨子及墨家学说非常了解,他抨击墨家兼爱思想,认为不重视礼不分亲疏贵贱的兼爱是糊涂的。在诸子百家当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无疑是最讲究中庸之道的,他们不走极端,讲究仁义礼乐,追求天下和谐的秩序,怀有救济苍生的远大理想。然而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和孔子一样虽然周游列国,不惮艰险以弘扬儒家,但终究不能为用,晚年时也选择了教学著述之路。
明朝张路所绘的《老子骑牛图》,图中老子坐于青牛之上,手持《道德经》卷,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一书中曾记载了孔子向老子问学的故事,孔子说,老子像神龙一样深不可测。传说老子看到周道衰败,骑着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汉朝人刘向在《列仙传》中这样写道,‘老子西游,关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骑牛,紫气东来,这是后人为老子附会的神仙一般的描述,而且因为画里的老子的坐骑不是马而是牛,据说也有特指,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特点,而牛所代表的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西出函谷关的老子被关尹喜拦住,非要他写点什么才放他走,结果使老子留下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出关而去,这篇文章就是《老子》又称《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位老子,他们时代不同、国籍不同,可见司马迁已经搞不清到底哪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术上的疑古思潮盛行,老子的存在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老子》一书也被盖上了许多晚出的标记,引起了学者的质疑。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究竟是否真有其人,问题的解答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证据。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村的楚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书写于战国中期的竹简,其中就有《老子》的片断。《老子》历来被视为难读之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道。这是一个生成万物,又不能够明明白白说清楚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的本质是无为而无不为,为此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之势,放弃争斗,回归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学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庄子将这种思想发扬得更加绮丽多彩。庄子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庄子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但与孟子的积极入世相比,庄子的思想完全是出世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炎炎夏日,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谭雄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这是元代刘贯道所做的著名的《庄周梦蝶图》。图中描述的是《庄子·齐物论》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翔自由自在,一梦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迷惑了,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庄周梦蝶的故事。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庄子,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主张追求精神自由,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要讲究无用之用,随波逐流才能保全自己,体现了一个学者在乱世的无奈。庄子认为,道就是世界的本源,我们的一切从哪来,那个来源处就叫道;道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我们世上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类事物它的背后决定它是什么的那个东西就是道。就像现在的我们说高大上的时候,我们是站在一个角度说的,我们说卑贱的时候,也是站在一个角度说的,如果我们换了这个角度换了这个位置,高大上还是高大上吗?
安徽蒙城是庄子的故乡,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传播。有一天,庄子和朋友惠施一同到濠水游玩,庄子看着水中自由游动的鱼群感叹说,‘这些鱼游得悠闲自在一定非常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说法,你问我,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的,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鱼的快乐的’,这就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濠水之上的那次著名的辩论。庄子困于现实,羡慕鱼群的自由自在有感而发,在感悟上庄子显然十分超脱,但是在辩论上他却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名辩高手惠施。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作为魏国的相国,当纵横家张仪展开连横行动时,惠施也在推动合纵抗秦之策,但在对抗中惠施处在了下风,他曾在张仪的逼迫下改装易行仓皇逃出魏国。不过在学问上,他远胜张仪留下了自己的声名。惠施知识渊博,庄子说他的书有五车之多。有一个叫黄缭的人,问惠施天不会掉下来地不会陷进去的原因,以及风雨雷霆的发生,惠施想也不想脱口而应。但惠施是如何回答的,史书没有记载,而惠施的著作大部分已经失传,惠施的答案自然也不得而知。
战国时期,包括惠施在内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积极于讨论名实问题长于辩论,他们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命题,如卵有毛,犬可以为羊,火不热等等,然而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说法,包含了朴素的逻辑学和辩证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辩者被后人称为名家,其代表人物除了宋国的惠施之外,还有后期的墨家和赵国的公孙龙。两千三百多年前,当人们已经把老子乘牛过函谷关奉为一个紫气东来的传说时,另一个人骑着一匹白马来到了函谷关前,只是这位乘白马的人并没有受到如同老子般的礼遇,相反他被看守城门的秦国卫士拦在了城门之外,这个人叫公孙龙。公孙龙与惠施同样好辩,当时的马匹流行疫病,为了防止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在函谷关口贴出了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赵国的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要入关。关吏说,你可以入关但是你的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说,我骑的白马不是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住了,公孙龙说,白是指颜色而言,马是指名称,名称和颜色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不是马。关吏被公孙龙的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居然放他的马过关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但是白马非马确实是使公孙龙名声大噪的命题。公孙龙的理论力图把物体的概念和物体本身区分开来,其中包含了逻辑学方面的探索,但是他过于强调概念的存在,使自己陷入了诡辩。在我们的历史上,名家的贡献被大大地贬低了,最后没人理解没人用了。我们考虑问题,怎么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重要的是我们懂不懂得概念思维,能不能把概念把事物做概念式的理解。如果我们有这个本领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事情表达的更清楚。政治、治理国家也是要说清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名家会对政治有相当大的作用,可是当时的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北京密云,古为燕国渔阳郡,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稷下学者的神器传说,这位学者名叫邹衍。相传邹衍在辅佐燕昭王时的一个春季来到密云,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寒气太盛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很苦,于是他便在密云的一个山头上吹起了律管,演奏春之曲,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邹衍吹律之后,暖风随即而来,阳光明媚冰消雪化,农民赶紧耕地下种,这年庄稼长的特别好五谷丰收。邹衍又从全国找来了许多当地缺少的良种教给农民识别,教他们不同的耕作方法,从此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为了纪念邹衍,当地老百姓曾经修筑邹子祠。数千年过去,曾经香火繁盛的邹子祠早已难寻踪迹,但黍谷山上不断变化的光影之中似乎依然能看到这位战国时期可以尽言天事的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邹衍的身影。邹衍吹律的背后,其实是利用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邹衍就是以为主张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学者。邹衍喜欢谈天事,创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邹衍在总结了前人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想象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假说,大九州说。他认为中国叫赤县神州,在中国之外还有九个像赤县神州一样大的州合成一个大州,而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周围有大瀛海环绕,这才是八极,在那里才有八个方面的终极之处,中国只是整个大九州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大九州说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学者对世界的思考。
每年的农历二十七,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而在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最为热烈。自汉代开始,在祭祀孔子的时候,开始有其他的儒家任务陪祀,这些陪祀的儒者都是后人认可的历朝历代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们中间有孔子知名的七十二弟子,有战国的孟子、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等人,这些陪祀者数量最为庞大的时候有150多人,他们或者和孔子同处大成殿,或者列于大成殿东西厢房之中一起享受后人的朝圣,然而当人们把最繁盛的香火供奉给万圣师表的孔子以及诸多儒家大贤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没有注意到,可以比肩亚圣孟子的大儒荀子却不在其中。荀子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学宫长,是当时最知名的学者,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然而荀子没有出现在孔庙配享的塑像中并不是疏忽,而是他的主张在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长久没有得到认可。荀子名荀况,是赵国人,出身法家人物辈出的三晋,荀子却心向儒学,也是因为出身三晋荀子的儒学有了不同寻常的法治色彩,他也更看到了人心之恶。和孟子提出性善论讲究仁爱不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他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使人向善,正因为如此需要礼义来教导民众,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所以礼法是统治的要义,统治者要隆礼重法,以外在的法规来规范人民。荀子一改儒家是古非今缅怀上古的做法,反对法先王的说法,提出法后王,这使他的思想带有了因时变革与时俱进的特点。虽然荀子以及他的学说没有被孔府承认,甚至不能列于孔庙之中,但荀子的思想却从来没有离开儒学的发源之地,在他灵魂深处生长的思想之树宛如孔庙之中苍劲的银杏,两者同样枝繁叶茂而又相通相融生生不息。事实上,荀子的性恶论只是他不能配享孔庙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荀子教出的学生,数千年来一直被儒家所诟病。荀子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弟子,他们声名显赫,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他们为此后的王朝提供了一套缘法而治的统御之术,他们的名字是李斯和韩非。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和老师荀子一样韩非子的学说也融合了诸家之长,不过在取向上韩非子抛弃了老师倡导的礼义转而宣传法治,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没有法令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也不能治理好国家,而受到法令的约束即使是桀纣那样的暴君也不会把国家乱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且像尧舜那样的圣君百年难遇,像桀纣那样的暴君也是世所罕见,大部分的国君都是中人之姿,一个中等的国君守着法来治理国家,就好比一个笨拙的工匠收着轨距尺寸来做工,怎么也是大致不差的。韩非提倡君主的极端专制,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战国法家反对思想自由,但是法家本身却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对自然、人性、政治、社会等做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法家的政治实践让其学术思想逐渐落实成为一种,在当时看来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术。当然,其也为随后的统治者在治国中,采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才能长治久安,提供了可供反思的明鉴。
轴心时代的中国,既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众说融汇的时代。所谓百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战国时期学者们各执一说,既相互批评又相互交融,用百家争鸣这样的词来形容并不夸张。
两千多年之后,曾经建高门大屋有康庄之衢的稷下学宫,早已变成了一坡黄土,但这黄土孕育和见证了那样一个诸子蜂起百家跌出的精彩时代。即便此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私学被禁止,即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成了千古绝响。但是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于千古流传的丰富典籍,而且绵延不绝地影响历代文坛士林,他们一起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独特风貌,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未来。
山东省邹城市的孟庙,会按照古法举行成年加冠礼,在集体叩首之后,老者主持加冠仪式,少年加冠之后便正式成年。千百年来殿堂里的亚圣孟子,注目着无数后辈少年加冠成年。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遗憾自己不能亲自聆听孔子的教诲,只能成为私淑弟子,但孟子却坚定地视自己为孔子的直接继承人。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头的这句话就是孟子思想的基础。
位于河南开封的游梁祠,2014年夏季,河南孟氏宗亲会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祭祀仪式,仪式里有一项告祖的内容,孟氏后人准备重修游梁祠。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和孔子困厄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同,孟子在各国都收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当年孟子生平出游第一事就是游梁说惠王。在魏国国都大梁,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流传至今。国君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却毫不客气地回答,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在儒家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的孟子,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施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梁惠王虽然多次向孟子请教,但他只想通过战争使魏国扬威于天下,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爱民,不弑杀,省刑罚,减免赋税的思想格格不入,因而孟子的仁政主张很难被统治者真正接受。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孟氏宗亲的祭奠过后,游梁祠重归平静,世代在这里看守的孟氏后人细心的打扫着院落。实际上游梁祠大部分已毁,所剩殿宇也被改造成了工厂厂房,祠内仅存的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阎兴邦《重修游梁祠书院碑》,另一方为嘉庆年间之碑,碑上面的字迹剥落模糊,游梁祠的破落情形仿佛就是当年盛名之下的孟子在宣讲仁义之说时的遭遇。
离开魏国后,孟子转赴齐国,他对齐国抱有很大的希望,尤其想尽快到达稷下学宫。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这里汇聚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收徒讲学交流论辩,各种思想交汇碰撞,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的场所。对于稷下学宫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是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汇聚在稷下学宫的学者,被后世统称为稷下学派,事实上稷下学宫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包含了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家学派。稷下学士们在学宫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他们相互辩论又相互汲取,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标志。到达齐国后孟子受到很高的礼遇,他继续宣传他的仁政学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稷下学宫中,孟子和不同学派的学者展开激烈的辩论,他抨击最厉害的当数当时广为流传的一种学说即墨家。孟子是邹城人,墨子是滕州人,两个人的家乡离的很近,又都是师从儒家,但两者秉承的学术思想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甚至完全对立。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中,和百家诸子的塑像不同的是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完全颠覆了学者惯常的衣冠整齐和文质彬彬,相反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手执树杖、跨步向前,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和塑像一样墨子纪念馆也和其他纪念馆不同,这里几乎就是一座展现古代发明创造和奇思妙想的科技馆。墨子被誉为科圣,宋健高度评价墨子为唯物始祖科圣墨翟。抛石机,是墨家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发明的一个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最初是用于守城,它是把石块或者是火球放入一端,通过一个辘辘牵引拉下,再通过支点的弹力把石头抛出城外用来砸伤城外的敌人。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就是说圆一个中心,同长也就是半径相等,旋转一周就形成了一个圆,这是古代关于圆的最早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圆规。战国初年,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一个人风尘仆仆赶了十天路来到楚国,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游说楚国国君的同时,墨子和楚王请来的能工巧匠公输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攻防战,公输班组织了九次进攻被墨子九次击破,公输班的办法用尽了,墨子的应对方法还有余,墨子也依靠自己高超的防御术,成功化解了两国的一场战争。墨子的楚国之行是贯彻他一如既往的兼爱、非攻主张。
传说墨子曾作出一种可以再天上飞行三天三夜的木鸟,那只传说中飞在空中的木鸟让人向往。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也是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子对自己的学说身体力行,他生活极其简朴,和弟子们吃菜羹,穿粗布短衣,为了制止兼并战争,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和其他学派相比,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可能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信奉墨子学说的人称为墨者。墨者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他们的最高领袖称为钜子,钜子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墨子则是墨家的第一位钜子,墨者内部有严密的法规,所有的墨者都得服从钜子的命令,他们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为了反对战争,为了使天下人都相亲相爱,可以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以自苦为极严格服从纪律,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受到尊崇的原因。然而在儒者眼中,墨家完全排斥礼乐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
孟子出生比墨子晚,没有见过墨子,但他对墨子及墨家学说非常了解,他抨击墨家兼爱思想,认为不重视礼不分亲疏贵贱的兼爱是糊涂的。在诸子百家当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无疑是最讲究中庸之道的,他们不走极端,讲究仁义礼乐,追求天下和谐的秩序,怀有救济苍生的远大理想。然而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争频仍的时代,孟子和孔子一样虽然周游列国,不惮艰险以弘扬儒家,但终究不能为用,晚年时也选择了教学著述之路。
明朝张路所绘的《老子骑牛图》,图中老子坐于青牛之上,手持《道德经》卷,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一书中曾记载了孔子向老子问学的故事,孔子说,老子像神龙一样深不可测。传说老子看到周道衰败,骑着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汉朝人刘向在《列仙传》中这样写道,‘老子西游,关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骑牛,紫气东来,这是后人为老子附会的神仙一般的描述,而且因为画里的老子的坐骑不是马而是牛,据说也有特指,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特点,而牛所代表的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西出函谷关的老子被关尹喜拦住,非要他写点什么才放他走,结果使老子留下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出关而去,这篇文章就是《老子》又称《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位老子,他们时代不同、国籍不同,可见司马迁已经搞不清到底哪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术上的疑古思潮盛行,老子的存在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老子》一书也被盖上了许多晚出的标记,引起了学者的质疑。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究竟是否真有其人,问题的解答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证据。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村的楚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书写于战国中期的竹简,其中就有《老子》的片断。《老子》历来被视为难读之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道。这是一个生成万物,又不能够明明白白说清楚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的本质是无为而无不为,为此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之势,放弃争斗,回归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学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庄子将这种思想发扬得更加绮丽多彩。庄子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庄子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但与孟子的积极入世相比,庄子的思想完全是出世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炎炎夏日,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谭雄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这是元代刘贯道所做的著名的《庄周梦蝶图》。图中描述的是《庄子·齐物论》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翔自由自在,一梦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迷惑了,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就是世人耳熟能详的庄周梦蝶的故事。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庄子,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主张追求精神自由,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要讲究无用之用,随波逐流才能保全自己,体现了一个学者在乱世的无奈。庄子认为,道就是世界的本源,我们的一切从哪来,那个来源处就叫道;道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我们世上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类事物它的背后决定它是什么的那个东西就是道。就像现在的我们说高大上的时候,我们是站在一个角度说的,我们说卑贱的时候,也是站在一个角度说的,如果我们换了这个角度换了这个位置,高大上还是高大上吗?
安徽蒙城是庄子的故乡,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传播。有一天,庄子和朋友惠施一同到濠水游玩,庄子看着水中自由游动的鱼群感叹说,‘这些鱼游得悠闲自在一定非常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说法,你问我,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是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的,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鱼的快乐的’,这就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濠水之上的那次著名的辩论。庄子困于现实,羡慕鱼群的自由自在有感而发,在感悟上庄子显然十分超脱,但是在辩论上他却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名辩高手惠施。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作为魏国的相国,当纵横家张仪展开连横行动时,惠施也在推动合纵抗秦之策,但在对抗中惠施处在了下风,他曾在张仪的逼迫下改装易行仓皇逃出魏国。不过在学问上,他远胜张仪留下了自己的声名。惠施知识渊博,庄子说他的书有五车之多。有一个叫黄缭的人,问惠施天不会掉下来地不会陷进去的原因,以及风雨雷霆的发生,惠施想也不想脱口而应。但惠施是如何回答的,史书没有记载,而惠施的著作大部分已经失传,惠施的答案自然也不得而知。
战国时期,包括惠施在内有这样一批学者,他们积极于讨论名实问题长于辩论,他们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命题,如卵有毛,犬可以为羊,火不热等等,然而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说法,包含了朴素的逻辑学和辩证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辩者被后人称为名家,其代表人物除了宋国的惠施之外,还有后期的墨家和赵国的公孙龙。两千三百多年前,当人们已经把老子乘牛过函谷关奉为一个紫气东来的传说时,另一个人骑着一匹白马来到了函谷关前,只是这位乘白马的人并没有受到如同老子般的礼遇,相反他被看守城门的秦国卫士拦在了城门之外,这个人叫公孙龙。公孙龙与惠施同样好辩,当时的马匹流行疫病,为了防止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国在函谷关口贴出了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这天赵国的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要入关。关吏说,你可以入关但是你的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说,我骑的白马不是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住了,公孙龙说,白是指颜色而言,马是指名称,名称和颜色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不是马。关吏被公孙龙的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居然放他的马过关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察,但是白马非马确实是使公孙龙名声大噪的命题。公孙龙的理论力图把物体的概念和物体本身区分开来,其中包含了逻辑学方面的探索,但是他过于强调概念的存在,使自己陷入了诡辩。在我们的历史上,名家的贡献被大大地贬低了,最后没人理解没人用了。我们考虑问题,怎么才能把问题说清楚,重要的是我们懂不懂得概念思维,能不能把概念把事物做概念式的理解。如果我们有这个本领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事情表达的更清楚。政治、治理国家也是要说清楚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名家会对政治有相当大的作用,可是当时的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北京密云,古为燕国渔阳郡,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稷下学者的神器传说,这位学者名叫邹衍。相传邹衍在辅佐燕昭王时的一个春季来到密云,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寒气太盛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很苦,于是他便在密云的一个山头上吹起了律管,演奏春之曲,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邹衍吹律之后,暖风随即而来,阳光明媚冰消雪化,农民赶紧耕地下种,这年庄稼长的特别好五谷丰收。邹衍又从全国找来了许多当地缺少的良种教给农民识别,教他们不同的耕作方法,从此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为了纪念邹衍,当地老百姓曾经修筑邹子祠。数千年过去,曾经香火繁盛的邹子祠早已难寻踪迹,但黍谷山上不断变化的光影之中似乎依然能看到这位战国时期可以尽言天事的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邹衍的身影。邹衍吹律的背后,其实是利用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邹衍就是以为主张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学者。邹衍喜欢谈天事,创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邹衍在总结了前人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想象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假说,大九州说。他认为中国叫赤县神州,在中国之外还有九个像赤县神州一样大的州合成一个大州,而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周围有大瀛海环绕,这才是八极,在那里才有八个方面的终极之处,中国只是整个大九州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大九州说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学者对世界的思考。
每年的农历二十七,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而在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最为热烈。自汉代开始,在祭祀孔子的时候,开始有其他的儒家任务陪祀,这些陪祀的儒者都是后人认可的历朝历代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们中间有孔子知名的七十二弟子,有战国的孟子、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等人,这些陪祀者数量最为庞大的时候有150多人,他们或者和孔子同处大成殿,或者列于大成殿东西厢房之中一起享受后人的朝圣,然而当人们把最繁盛的香火供奉给万圣师表的孔子以及诸多儒家大贤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没有注意到,可以比肩亚圣孟子的大儒荀子却不在其中。荀子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学宫长,是当时最知名的学者,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然而荀子没有出现在孔庙配享的塑像中并不是疏忽,而是他的主张在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长久没有得到认可。荀子名荀况,是赵国人,出身法家人物辈出的三晋,荀子却心向儒学,也是因为出身三晋荀子的儒学有了不同寻常的法治色彩,他也更看到了人心之恶。和孟子提出性善论讲究仁爱不同,荀子提出了性恶说,他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使人向善,正因为如此需要礼义来教导民众,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所以礼法是统治的要义,统治者要隆礼重法,以外在的法规来规范人民。荀子一改儒家是古非今缅怀上古的做法,反对法先王的说法,提出法后王,这使他的思想带有了因时变革与时俱进的特点。虽然荀子以及他的学说没有被孔府承认,甚至不能列于孔庙之中,但荀子的思想却从来没有离开儒学的发源之地,在他灵魂深处生长的思想之树宛如孔庙之中苍劲的银杏,两者同样枝繁叶茂而又相通相融生生不息。事实上,荀子的性恶论只是他不能配享孔庙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荀子教出的学生,数千年来一直被儒家所诟病。荀子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弟子,他们声名显赫,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他们为此后的王朝提供了一套缘法而治的统御之术,他们的名字是李斯和韩非。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和老师荀子一样韩非子的学说也融合了诸家之长,不过在取向上韩非子抛弃了老师倡导的礼义转而宣传法治,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没有法令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也不能治理好国家,而受到法令的约束即使是桀纣那样的暴君也不会把国家乱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且像尧舜那样的圣君百年难遇,像桀纣那样的暴君也是世所罕见,大部分的国君都是中人之姿,一个中等的国君守着法来治理国家,就好比一个笨拙的工匠收着轨距尺寸来做工,怎么也是大致不差的。韩非提倡君主的极端专制,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战国法家反对思想自由,但是法家本身却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对自然、人性、政治、社会等做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法家的政治实践让其学术思想逐渐落实成为一种,在当时看来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术。当然,其也为随后的统治者在治国中,采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基础才能长治久安,提供了可供反思的明鉴。
轴心时代的中国,既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众说融汇的时代。所谓百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战国时期学者们各执一说,既相互批评又相互交融,用百家争鸣这样的词来形容并不夸张。
两千多年之后,曾经建高门大屋有康庄之衢的稷下学宫,早已变成了一坡黄土,但这黄土孕育和见证了那样一个诸子蜂起百家跌出的精彩时代。即便此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私学被禁止,即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成了千古绝响。但是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于千古流传的丰富典籍,而且绵延不绝地影响历代文坛士林,他们一起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独特风貌,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未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