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十一章 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写在前面: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正式启动,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之大。激动源于自己的喜好,压力来自于跨领域而对陌生事物的畏惧。于是决定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整理分析所学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写在这里。当作对自己的学习的跟踪与监督,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如果有感兴趣的简友,可以一起学习、探讨,共同进步。
授课老师:田宏杰
笔记摘抄与总结:巨山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一、定义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能力是一个社会建构性的概念,社会文化中建构的“能力”就是在其社会文化中能够成功的那些特质。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管表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可以反应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提前,有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才能:保证人们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多种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能力。能力的高度发展叫天才。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分类
1、按能力的构造: 一般能力(最基本的,智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
特殊能力: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有特殊意义,并在其中显现出来的能力
2、按先天禀赋和后天文化依赖性:液体(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液体能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先天决定。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一般人20岁达到顶峰,30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源于后天的学习。
人的一生都在发展,25岁后渐缓。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认知能力: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任务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沟通能力以及调节纠纷、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4、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能力。
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5、按照构成类型: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
非认知能力可以培养吗?
Highscope项目对美国非裔学龄前儿童进行干预,经过多年追踪发现可以显著提高儿童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和情感能力。Highscope项目的干预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最近GTD里面很普遍的“Plan-Do-Review",也就是让这些孩子进行每日计划、实施和回顾。通过这样的循环,可以有效的锻炼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建立反馈,增强对计划实施的内心推动力并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一)能力结构的传统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任务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了二因素理论:
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分构成。G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量值不同。聪明与否由G的大小决定。S对应于各种特殊的能力,第一种S只参与一种特定的能力活动。如言语能力=S1+G;社交能力=S2+G
任何一种作为能力都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素分析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能力如何发展?
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任何智力活动都是由许多彼此互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智力包括七种平行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
七种因素是:词的理解、言语流畅性、记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3、吉尔福特Guilford的智力三维结构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该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操作和产物。
(二)能力结构的新理论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八种智力成分: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学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
2、能力三元结构(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强调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成分智力: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经验成分:处理新任务的能力、自动化的信息加工能力
情境智力(实践智力):适应、塑造、选择环境
贡献:将智力概念扩大,贴近生活实际
3、智力的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模型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智力的PASS模型体检了脑科学对智力的影响。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2、斯坦福-比纳量表
3、维克斯勒智力量表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第四节 情绪智力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 ——亚里士多德
一、Meyer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
(1)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指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语言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即促进认知行为使问题解决、推理、决策和创造性行为更为有效的能力,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情绪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维的影响;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绪理解能力。指认识情绪体验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认识情绪转换的可能性及原因的能力。
(4)情绪管理能力。指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判断并恰当地进入或脱离某种情绪的能力;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等。其最佳表现的形式是利用和调节所产生的情绪,而非消除或者控制情绪。
二、戈尔曼的EQ模型
(1)情绪控制力;
(2)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自我情绪觉察能力
(3)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4)认知他人的能力;
(5)人际交往的能力。
自我情绪觉察能力
• 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解读自己的情绪,体验到情绪的影响。
• 精确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
• 自信:掌控自身的价值及能力。
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 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
• 坦诚:展现出诚实及正直的品质,值得信赖。
• 适应力:弹性强,可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或克服障碍。
• 成就动机:具备提升能力的强烈动机,追求卓越的表现。
• 执行力: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自我激励能力
• 自我激励能力是指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坚持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
人际关系觉察能力
• 同理心: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观点,积极关心他人。
• 团体意识:解读团体中的趋势、决策网络及政治运作。
• 服务:了解客户及其他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满足。
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 领导能力:以独到的愿景来引导及激励他人。
• 影响力: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 发展他人的能力:透过回馈及教导来提升别人的能力。
• 引发改变:能激发新的做法。
• 冲突管理:减少不同的意见,协调出共识的能力。
• 建立长期人际关系:培养及维持人脉。
• 团队管理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懂得团队运作模式。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能力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能力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和行为。
1、自我效能感来源于成功经验
提示:有成功的经验时,要留意感受,记住这一感受。
2、“掌控”与其说是一个目标,不如说是一个过程。“破茧成蝶”
第五节 能力的发展和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童年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事情。从3-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人的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也有人认为是40岁)。
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在人口总体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两头小,中间大。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大器晚成
3、能力结构的差异:有人强于想象、有人强于记忆、有人强于思维
4、能力性别的差异:女孩在言语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孩,而在操作量表上的得分低于男孩
三、能力由先天还是后天决定(形成条件)?
1、不同观点
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先天素质
• 素质: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
• 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素质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和教育(微观环境:家庭、学校;宏观环境:社会、文化)
•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发挥作用
–实践因素
• 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
• 能力与职业活动相联系
• 实践活动越多样、分工越精细、能力的个别差异也就越明显
<上一章 查看专题 下一章>
授课老师:田宏杰
笔记摘抄与总结:巨山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一、定义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能力是一个社会建构性的概念,社会文化中建构的“能力”就是在其社会文化中能够成功的那些特质。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管表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可以反应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提前,有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才能:保证人们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多种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能力。能力的高度发展叫天才。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分类
1、按能力的构造: 一般能力(最基本的,智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
特殊能力: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有特殊意义,并在其中显现出来的能力
2、按先天禀赋和后天文化依赖性:液体(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液体能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先天决定。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一般人20岁达到顶峰,30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源于后天的学习。
人的一生都在发展,25岁后渐缓。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认知能力: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任务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沟通能力以及调节纠纷、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4、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能力。
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5、按照构成类型: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
非认知能力可以培养吗?
Highscope项目对美国非裔学龄前儿童进行干预,经过多年追踪发现可以显著提高儿童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和情感能力。Highscope项目的干预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最近GTD里面很普遍的“Plan-Do-Review",也就是让这些孩子进行每日计划、实施和回顾。通过这样的循环,可以有效的锻炼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建立反馈,增强对计划实施的内心推动力并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一)能力结构的传统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任务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了二因素理论:
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部分构成。G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量值不同。聪明与否由G的大小决定。S对应于各种特殊的能力,第一种S只参与一种特定的能力活动。如言语能力=S1+G;社交能力=S2+G
任何一种作为能力都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素分析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能力如何发展?
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任何智力活动都是由许多彼此互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智力包括七种平行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
七种因素是:词的理解、言语流畅性、记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3、吉尔福特Guilford的智力三维结构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该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操作和产物。
(二)能力结构的新理论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八种智力成分: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学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
2、能力三元结构(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强调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成分智力: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经验成分:处理新任务的能力、自动化的信息加工能力
情境智力(实践智力):适应、塑造、选择环境
贡献:将智力概念扩大,贴近生活实际
3、智力的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模型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智力的PASS模型体检了脑科学对智力的影响。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
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2、斯坦福-比纳量表
3、维克斯勒智力量表
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第四节 情绪智力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 ——亚里士多德
一、Meyer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
(1)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指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语言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即促进认知行为使问题解决、推理、决策和创造性行为更为有效的能力,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情绪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维的影响;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绪理解能力。指认识情绪体验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认识情绪转换的可能性及原因的能力。
(4)情绪管理能力。指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判断并恰当地进入或脱离某种情绪的能力;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等。其最佳表现的形式是利用和调节所产生的情绪,而非消除或者控制情绪。
二、戈尔曼的EQ模型
(1)情绪控制力;
(2)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自我情绪觉察能力
(3)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4)认知他人的能力;
(5)人际交往的能力。
自我情绪觉察能力
• 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解读自己的情绪,体验到情绪的影响。
• 精确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
• 自信:掌控自身的价值及能力。
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 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
• 坦诚:展现出诚实及正直的品质,值得信赖。
• 适应力:弹性强,可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或克服障碍。
• 成就动机:具备提升能力的强烈动机,追求卓越的表现。
• 执行力: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自我激励能力
• 自我激励能力是指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坚持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
人际关系觉察能力
• 同理心: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观点,积极关心他人。
• 团体意识:解读团体中的趋势、决策网络及政治运作。
• 服务:了解客户及其他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满足。
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 领导能力:以独到的愿景来引导及激励他人。
• 影响力: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 发展他人的能力:透过回馈及教导来提升别人的能力。
• 引发改变:能激发新的做法。
• 冲突管理:减少不同的意见,协调出共识的能力。
• 建立长期人际关系:培养及维持人脉。
• 团队管理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懂得团队运作模式。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能力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能力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和行为。
1、自我效能感来源于成功经验
提示:有成功的经验时,要留意感受,记住这一感受。
2、“掌控”与其说是一个目标,不如说是一个过程。“破茧成蝶”
第五节 能力的发展和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童年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事情。从3-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人的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也有人认为是40岁)。
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在人口总体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两头小,中间大。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大器晚成
3、能力结构的差异:有人强于想象、有人强于记忆、有人强于思维
4、能力性别的差异:女孩在言语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男孩,而在操作量表上的得分低于男孩
三、能力由先天还是后天决定(形成条件)?
1、不同观点
2、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先天素质
• 素质: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
• 素质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素质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和教育(微观环境:家庭、学校;宏观环境:社会、文化)
•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发挥作用
–实践因素
• 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
• 能力与职业活动相联系
• 实践活动越多样、分工越精细、能力的个别差异也就越明显
<上一章 查看专题 下一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