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及相应论语翻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注:季文子,鲁国的大夫。三思:三指多次,思指思考。季文子这个人为人谨慎,做事之前总要经过多次的思考、权衡后再行动。孔子听说了以后就说:“再,斯可矣。”“再”就是指两次,孔子说,他只要思考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孔子认为,做一件事情,多次思考的话,就会生出私心来。因为按照圣人的教化,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固化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中的东西应该是比较趋向于正确的,也就是遇到事情时,第一个短暂的思考应该是本能的反应,本能反应过后,就应该是固化在头脑里的意识形态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考,圣人认为到此就可以了,基本上不会产生仁义道德上的偏颇。但如果再继续深入思考,以至于到“三思”的时候,就可能会生出别的东西来,就可能会想,我这样做对自己是有没有好处,是不是有利呢?这样就产生私心了,私心重就不能称之为君子了。
还有一种讲法,是你做一件事,第一次思考,是思考这件事合理不合理,合不合天理,合不合人道,符合我们就做;第二次思考,是思考如果做了这件事会不会对别人有所伤害,如果不会对周围的人有太大的伤害那就可以去做。但如果多次思考,那会是在思考什么呢?显而易见,只有事关自己利益的时候,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才会反复的思考斟酌,权衡利弊得失,甚至拿出多种方案和想法,而对于世间普遍的事物,如果站在一个君子之人的角度考虑,只需要问两个问题,合情吗?合理吗?合情合理就可以了,不用再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再去思考还合不合乎自己的利益。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注:季文子,鲁国的大夫。三思:三指多次,思指思考。季文子这个人为人谨慎,做事之前总要经过多次的思考、权衡后再行动。孔子听说了以后就说:“再,斯可矣。”“再”就是指两次,孔子说,他只要思考两次就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孔子认为,做一件事情,多次思考的话,就会生出私心来。因为按照圣人的教化,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固化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中的东西应该是比较趋向于正确的,也就是遇到事情时,第一个短暂的思考应该是本能的反应,本能反应过后,就应该是固化在头脑里的意识形态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思考,圣人认为到此就可以了,基本上不会产生仁义道德上的偏颇。但如果再继续深入思考,以至于到“三思”的时候,就可能会生出别的东西来,就可能会想,我这样做对自己是有没有好处,是不是有利呢?这样就产生私心了,私心重就不能称之为君子了。
还有一种讲法,是你做一件事,第一次思考,是思考这件事合理不合理,合不合天理,合不合人道,符合我们就做;第二次思考,是思考如果做了这件事会不会对别人有所伤害,如果不会对周围的人有太大的伤害那就可以去做。但如果多次思考,那会是在思考什么呢?显而易见,只有事关自己利益的时候,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才会反复的思考斟酌,权衡利弊得失,甚至拿出多种方案和想法,而对于世间普遍的事物,如果站在一个君子之人的角度考虑,只需要问两个问题,合情吗?合理吗?合情合理就可以了,不用再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再去思考还合不合乎自己的利益。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