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摘要】过程性评价(processassessmen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其理论来源既与过程哲学密切相关,也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人们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笔者从过程哲学与学习心理学两个不同的视角,就过程性评价的起源、特征、分类等展开论述,并就实践中的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和工具进行分析。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理念溯源;实践探索

一、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特征

有学者认为,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有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有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现实世界就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事物的本质通过这些事件表现出来。杜威则在“教育无目的”的理念中阐明了他的过程思想。他指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的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之中,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其实,他的教育无目的,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目的,而是指教育无预设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育过程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在教育的理想状态中,“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这里他所强调的,是教育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能激发新的学习需求,这样的学习动机正是教育所期待的,也就是教育所应得的“报酬”。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则认为,知识以及教育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因而无需通过教育的结果来加以证明。这类活动有固有的完美标准,能够由这些标准而不是由于其导致的后果而被评价。上述各种观点的视角不同,但都对过程本身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从20世纪70年代起,瑞典人马顿(Mar—ton)与塞里欧(Salj0)开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他们之后,还有英国人恩特韦斯特尔(Entwistle)和澳大利亚人比格斯(Biggs)的相关研究。比格斯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1earningapproach)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紧密相关: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总体方向,而学习策略则帮助实现学习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通常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表层式学习方式(surfaceapproach)、深层式学习方式(deepapproach)和成就式学习方式(achievingapproach)。

表层式学习方式是基于外部动机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而不是出于认知兴趣。学习成为一种在失败与不过于劳累之间的平衡活动,而且通常与量化的学习观相联系。适当的学习策略就是尽可能地发现最重要的话题并精确地再现它们。当学生面临其他任务时,他们就可能将学习任务当做必须执行的一项命令。他们会将学习视为一种可以分开来的一系列亚任务(sub—tasks)而不是一个整体。表层式学习直接采用表层式编码。

深层式学习方式则是基于内部动机的,其动机指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这样的学习是基于任务的,于是学习者会将任务与总体编码、与个人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将任务理论化、系统化并形成假设。深层式学习往往包含或者导致复杂的、情意的满足,而这样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结果。而表层式学习常常使得学生厌恶学习,他们成天担心自己的成绩并为所花费的时间而懊恼。

成就式学习方式是基于成就动机的。采取成就式学习方式的学生会考虑如何充分地利用时间与空间,这种学习策略被视为学习技能(studyskill)。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的教学所期待的,是深层式的学习方式,反对表层式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也不支持成就式的学习方式。但由于教育内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采取成就式的学习方式的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将这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学习方式上来。

比格斯认为,学习方式对于学习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他的3P学习模型来表征:

                                             

                                                                                  比格斯的3P学习模型

在比格斯的学习过程理论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决定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并且其本身就是学习结果的重要内容。比如,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就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在学习方式之中。因此,学习兴趣不仅影响着学习结果,它本身也是学习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教学与学习所期待的结果。又比如,良好的学习策略,既是决定学习结果的重要原因,也是教学与学习所期待的结果。这里的学习策略也是包含在学习方式之中的。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就不仅是对学习的最终结果的评价,而且应该包括对学习方式的评价。而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就要关注学习过程。

过程性评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关注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又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现有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更多地侧重于对表层式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量,对于那些由深层式学习方式所导致的学习结果要么不予关注,要么无法评量,从而形成一个评价的死角。这是导致学生采用表层式或者成就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结果是形成一个“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一低层次学习结果—一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的恶性循环。过程性评价却恰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于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所以过程性评价很好地填补了上述的评价死角。比如,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一高层次学习结果一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其二,重视非预期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传统的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将评价的目标框定在教育者认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做法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被忽视,评价导向的积极作用被削弱。过程性评价则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期待的最终目标。应当指出的是,过程性评价也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传统评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结果是过程中的结果(processoutcome),并且其评价标准不是预设的,而是目标游离和价值多元的。比如,学生自己的一些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如与人谈话、浏览网络、看电视或者阅读一些教师所列书单上没有的书籍等等,都可能引发新的思考,这些新思考往往成为新思想、新发现的重要来源。

二、过程性评价的分类

(一)依据评价主体划分,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三类

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的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则是对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的事例进行的引导性评价。这样的评价也关注学习结果,但它对于结果的关注是基于价值多元原则的,它给非预期学习目标预留空间。比如,笔者看到一个高一学生在地理学科的一个模块学习结束时,在教师组织的学生自评与互评活动中,向同学讲述她的学习体会。她将教科书上以及教师所讲的内容中未完全展开的部分记录在“问题本”上,课后通过图书馆以及上网查阅相关信息的方法,她弄懂了“问题本”上的问题并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和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谈话中,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这正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非预期的学习结果。除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动机以外,这样的评价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二)依据评价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和小组对于个人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嵌人式”过程性评价,通常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先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或者利用原来的自然分组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事前明确竞赛规程:各个小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质量如何记录、如何评定;各小组课堂表现情况的汇总办法;模块或者学期结束时的评定与奖励办法等等。在这种两层级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只评定到小组,最后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通过小组内部的同学互评的方式再评定到学生个人。其特点是:教师没有太重的评价负担,符合我国大班教学的实际。另外,由于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实施这类评价应当注意的问题是:评价的频度要适当,否则记录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依据评价的规范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程序式评价与随机式评价

程序式过程性评价通常指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教师组织的旨在反思与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为一种事后的过程性评价,程序式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相对集中的时间与合适的场地。可以在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在一个学期结束后进行;可以每个模块都实施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也可以只在部分模块中实施。二是评价过程会有相应的记录。例如,过程性评价量表、小组互评记录、教师评语等等。三是评价的结果会用作学生阶段学习成绩的评定依据。随机式评价则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完整的评价程序。它通常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不作评价记录,其结果也不用作对于学生进行总体评价的依据。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表现的一句表扬或批评、一种肯定或否定,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引导着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所以,随机式评价是与教学融为一体的。上述两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前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但耗费的时间多,师生的评价负担重。后者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且方式灵活,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但学生较为被动。所以,通常两种评价方式需要结合起来使用。

(四)依据具体的评价方式来划分,可以有轶事记录、课堂观察、成长记录、个别交流、态度调查、辩论演讲、作文比赛、模型制作等等

由于任何一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都不能完全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全部素质与能力,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视角又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应当尽可能地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群体,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某实验学校的历史课教师推行的“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将教学、竞赛与评价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他的具体作法是:事前规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演讲主题,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作好演讲准备。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然后随机抽取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就规定的主题作课前5分钟的演讲,演讲的质量当堂评定,作为小组的成绩。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演讲的准备,在课外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以及信心与勇气。

三、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和工具

国外用于过程性学业评价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我们的国情。因此,本着过程性评价应该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能够体现评价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学生通过评价学会评价,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能够体现对学生的动机态度、过程与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的指导思想,为找到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业评价的方法与工具,我们在实验学校进行了评价改革的试验研究。考虑到样本的典型性与代表性,我们选择了某地一所普通中学作为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与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评价改革实验收到了初步的成效。,2005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了新课程教学工作现场研讨会。会上,课题组和这所普通中学的代表向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介绍了经验,并现场展示了这所中学关于评价改革的具体做法,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肯定。普通中学的评价改革,是包括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在内的高中模块学业评价的整体改革,这里主要介绍其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与工具。

(一)评价方式:小组评价

所谓小组评价,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以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来实施的相对正式的过程性学业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的过程性评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有较为正式的评价程序,是一种程序性的过程性评价。比如,该校实施的小组形式的过程性评价,其基本程序(不同学科的过程性评价程序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评价目标)是:①被评价同学的自我陈述(一般不超过5分钟);②被评价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③同组同学依据评价表所列各项评价内容评议该同学,并提出学习建议;④整理评议内容,抄写在评价表上(可以在所有的同学评议完以后再抄写);⑤小组同学根据评价情况,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学习成果”三个方面分别给该生评定一个等级成绩;⑥小组长综合小组同学意见,确定该同学的最后评定等级。除此之外,第一次实施小组评价的班级还会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小组评价之后,还有学科教师组织的评价小结,主要总结小组评价中一些好的事例与做法,比如,好的学习经验、好的评价方法等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过程性评价的重视,从而认真对待过程性评价,并从中学会评价。其二,有较为全面的评价目标,也可称之为整体目标的过程性评价。例如,上面提及那所中学的各个学科的过程性评价表中,大多数学科是将评价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一个评价维度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小的目标。这对于全面评价学生,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其三,有正式的评价记录,所以我们又可称之为记录式的过程性评价。小组评价的结果,都记录在分学科统一编制的过程性评价表上,这些评价表中记录着学生的综合学习表现,可以作为模块成绩的重要依据。它对于革除传统学业评价只重测验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弊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四,评价的可信度相对较高,这也是小组评价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由于过程性评价需要有较多的评价目标,这些目标多涉及纸笔测验不可测量的情意与方法,要评价这些目标,需要长期、大量的观察。所以对于上述目标,教师要想对全班甚至几个班级的几百名学生逐一评价,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学生了解学生则比教师了解学生要容易得多。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就很好地解决了教师评价视域狭窄的问题。

(二)评价工具:过程性评价表

一般来说,编制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的内容以模块测验中无法评价的内容为主,即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二是评价的主体兼顾教师、学生与同学;三是评价的方式分为等级评定、资料呈现与文字描述三个部分;四是评价目标力求明确。本案例基本上反映了上述要求。但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首先是评价目标还略显烦琐,即评价目标过多,这样会加大师生的评价负担;其次是个别评价目标的界定欠准确,例如,“自信、勤奋、坚毅”似难以归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范畴。由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的工具,过程性评价表具有提供评价依据与记录载体的重要功能。它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正式的、有影响力、有约束力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过程,对于规范学生的评价行为,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为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过程性评价表也有其不足,主要表现在表中所列的评价目标难以把握:若评价目标太多,会增加评价负担;而评价目标太少,又会影响评价的全面性与公正性。此外,评价目标的合理界定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06.6)

 

 

日月星辰8877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

1,在价值取向上,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实际上还是属于目标取向,评价的是一个较小的时间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同时又注意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

2,在评价内容上,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但这类学习的结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没有相应的方法,无法评价这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因此,实际形成性评价所评的只是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这种理念由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而得到落实。

3,在评价方法上,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强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过程性评价既支持从外部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内部的、开放的评价过程,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含了多样的方法和策略。

4,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则全面重视评价的功能,包括确认学习质量、进行诊断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

5,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是被动的。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共同判断这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价值,不断地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优化,同时也共同构建对评价的理解和把握。

可以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过程评价是近代课程发展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理念。他们反思了那种将既定目标和教育效果进行比照的机械性的检测方法,提出了在过程中进行调整的一种价值判断系统。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强调调整和动态推进。他们强调,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调控包括目标的调控,要考量目标、发展目标、调整目标,从而不断地向前推进目标

创建于2019.6.2





全部1个回答下一个回答

搜索

绩效过程性评价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