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社交?
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想要研究心灵的真相。那么你必须独处。而你自己心灵的真相就是人类社会的真相,几乎可以等同。
所以古人有不出户而知天下之说。
不喜欢寂寞,忍受不了孤独的原因是因为将所有世间的真实都放在外部世界上,而忽视内心的声音。在独处的时候,他的心灵没有任何值得探究的内容,或他不懂得如何去探究自己的心灵。
许多宗教的修行者在成就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个绝对的独处时间,这就是人们常听说,却被当成玩笑的“闭关”。还有许多宗教的日常功课中都有打坐冥想祷告。这些都可称作短时间的完全不社交。
在这些与外界隔绝的时刻,他们只做两件事情
1、自我观察,自省。
2、练习专注力。
如果说向外面的世界去观察的时候,我们有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作为工具;那么向内的观察,我们就需要独处和自省力作为工具。
有了这种向内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在独处的时候观察到一个至少不亚于外部世界精彩程度的内在世界。
而你作为你主观世界的体验者,随着内观经验的加深,你渐渐会意识到原来外部世界的一切现象都发生在我的内在结界之上。原来曾经以为的内外区别只是自己画出的界限,无此界限,内外区隔逐渐消融。世界和自己成为圆融的整体,不分彼此。
此时,就可以出山了。
此时社交与不社交便都不是社交了,而成为自己与自己的游戏。
想要拥有属于真正意义上有效的社交,必须审视身边的无效社交。第一,社交不该注重数量,而应该注重质量。有一个懂得感恩,能力强,责任感强,善良的朋友,要比十个普通朋友更有用。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年过节的时候以前彼此之间还会互相发送信息祝福,可现在很少有人会群发消息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与其花时间用在无效社交上面,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只注重朋友的数量短时间内看似风光,长时间下去会发现自己连一个能谈心的朋友都没有。第二,三观相似才是交友的准则。虽然说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有相当一部分是利益决定,但还有一部分是三观决定的。什么是三观呢?从笼统定义来看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他心中的胸怀,是他眼里的世界。人生观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规划,对未来的畅想,对自己人生的定义,至于价值观这更像是一个人面对某件事情做出的选择,大到恋爱结婚,小到吃饭运动。三观相似的人相处时才能觉得舒服,而三观不一致的人在一起总会觉得怪怪的,放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