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一辑)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94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7万
展开全部
昨天付了200块钱押金从宝贝学校借了本书,如题,作者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与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全书分三辑。摘录整理要点如下

序 建构主义童话——鱼就是鱼。 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一辑 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1.U形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在大于20分钟以上的学习时间中,大脑对信息的保持率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是高效期-1,中间是低沉期,结尾是高效期-2。高效期和低沉期随着课时长度的变化而变化。

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多大?——7+-2法则

每次学习任务不超过 7个 ,学生学得容易。

提高记忆力的办法: 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 。把长的内容切成合适的短时记忆的分量来背诵,然后再通过组合的技巧将各个段落结在一起,就可以记下一篇长的完整内容了。

3.解密过目不忘——专家记忆优势

组块是秘诀,十年磨一剑。

4.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尽量避免因首因和近因的影响而产生偏见。在严厉批评之后,结束语要妥帖,有必要安慰几句,尽可能产生积极的近因效应。

5.莫等墙倒再造墙——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建议初次学习的复习安排: 1小时、1天、3天、1周、1月

6.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留点空白, 过犹不及,认知超载

当传授知识、道理、布置作业(工作)时,在时间以及任务数量上注意,不要超过受众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还会适得其反。

7.迈好眼前的一小步——高原现象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创造第二次呼吸

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即使基础知识扎实,局部技能熟练,但要将它们加以综合,使他们连贯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遇到“极点”,深呼吸坚持下去,得到缓解。

8.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定式

换一换脑筋, 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

9.文章不如我,造化不如他——归因偏差现象

每个人都具有探究事情原因的倾向。归因时,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防御的倾向。如果自己成功了,找主观原因,特别是特质方面的原因,如能力高;倘若自己失败了,找客观原因,特别是情境方面的原因,如运气不好。反过来对别人则没有这么厚待。

要学会 换位思考 ,警惕归因偏差。

10.要一个,还是两个? ——沉锚效应

聪明的谈判,美味“陷阱”,“锚”式教学

最常见的沉锚是先例或趋势。

如果遇到难题,解决不了需要给个“锚”,也就是相关或类似但又容易的例子,得到启发。同时也要注意集思广益,寻求不同意见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11.小步子,大目标——连锁塑造

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有意识一步一步培养与巩固好习惯。“跳一跳,摘果子”

12.小考挺好,大口就砸锅——詹森效应

摒弃非理性观念,加强综合训练提高策略,保持平常心。

13.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选用最爱做奖励

1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景相似性

假如在晴天、阴天、下雨天都复习过,在每个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的复习过,在清醒、乏困、感冒、紧张状态下,都复习过,那么就能保证即使考试时由于紧张复习几天未睡好觉,晕乎乎,又连下几天雨,考试时好几个监考员走来走去,令你紧张不安,你依然能获得一定的相似性。

1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

不许评价——要到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才对观点进行评判。

异想天开——说出想到的任何主意。

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

见解无专利——鼓励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见解上进行发挥。

16.我学固我优——学习对大脑的可塑性

学习不嫌开始晚

17.你听到了,你要听到的——鸡尾酒会效应

过滤声音的耳朵,记住别人的名字,开心的钥匙

18.情令智昏——情绪判断优先

情绪判断有限性,情感投资

“恐惧唤起”可提高劝说的功效,但太强的恐惧,也可能使效果适得其反,引起被劝说者的防御机制。

在处理冲突时,应当等彼此之间的情绪稳定下来或者引导词用正确方法发泄完之后再进行解决。

19.一时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厌恶实验

习得的厌恶,学来的改变,镜子的妙用

20.弄假成真的谎言——认知失调

解决认知不协调有三种途径,一是改变行为,使行为符合想法;二是改变想法,使其符合行为;三是引进新的想法,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教育要讲究策略,不妨让学生打破旧有的不良协调,产生认知失调,然后通过调整失调,使之达成新的良好的认知协调。

21.为何工作?——德西效应

进行一项愉快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人的工作欲望不仅不会增加,有时反而降低,甚至变成二者之差。这种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仇的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

奖励的给予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学问,在奖励和表扬时,应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的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22.求速度,还是求正确?——冲动型与沉思型

中快慢还是中对错, 要快又能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