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很没用
展开全部
桃子日记20200309
“我是不是很没用。”这句话是一位7岁男孩说的。
这是一位妈妈跟我描述,她担心孩子抑郁,因为孩子跟妈妈说过,“没用活着干嘛!”甚至会有过自杀的念头。
妈妈非常担心,想给孩子找心理医生。
我好奇一位7岁男孩,正是美好童年,为何说出如此悲凉的话语。
我问妈妈,“当孩子说自己没用的时候,你是如何说的,如何做的?”
妈妈急于想让孩子放弃这种念头,就跟孩子澄清,“你怎么没用呢,你做了什么之类的。”
孩子会解释,“你看,我做错事的时候,你批评我,这个没做好,做家务时,那个没做好。”(具体话语不是很清楚,大致是这个意思。)
电话一端,我能听出妈妈一些抽泣哽咽,我能感受到妈妈的无助,担心和恐惧和深深的自责。
后来的对话中了解到爸爸妈妈工作忙的时候,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孩子害怕一个人在家;晚上害怕一个人睡觉;爸爸觉得孩子大了,不同意妈妈去陪,如果因为孩子的事情出现矛盾,孩子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为了息事宁人,安慰妈妈:“没关系,我一个人睡。”
听到这里,我就想象着黑夜里,孩子一个人卷缩着自己小小的身体,恐惧弥漫着,带着孤独还有害怕父母吵架的恐慌……
我心里好难过,一个七岁男孩,正是天真烂漫时,却要去承担不该他承受的生命之重。
我记忆中一年前遇见的时候,当她聊到先生时,就泪流不止。而今面对孩子内心的这些声音,妈妈一定心如刀绞,妈妈觉得好难啊!
我想起老A爷爷说过,成人世界里没有“容易”两字。我请妈妈学习问与答,一方面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当孩子对爸爸有不满的时候,不要进入对错,也不要急于去指正爸爸错误,更多的时候也是问问题,不要给出建议,否则对于自卑的爸爸而言,他也很敏感,容易陷入对立状态。
比如爸爸命令孩子自己一个人睡,不妨问问爸爸:“我听到你要求孩子自己去睡,我猜你的心意是孩子大了,希望他变得勇敢独立,是这样吗?”
(是的。)
“哦,我了解。我想邀请爸爸回想一下,在你小时候,有过被要求一个人睡吗?”
(小时候我没人管。)
“嗯,是啊,我听你好像说起过。请你回想一下,在你六七岁时,一个人睡觉时,你心里害怕吗?你还记得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吗?”
(重点是想让爸爸去体验孩子的感受。在1年前第一次见面时,我曾听妈妈描述过爸爸也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对于每天工作很辛苦,回来还要照顾孩子功课的妈妈来说,本来就已身心疲惫。然而和先生教养观念上的不一致,需要她去好好沟通,她感觉太累了,也觉得自己不会沟通。
是啊!很多父母说夫妻之间教养观念不一致,怎么办?
事实上这里有个误区:夫妻来自不同的家庭,本来传承的教养观念就不同。
想要教养观念一致,这必须彼此努力,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记得Alex老师在《幸福父母》课程中问“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家人为什么而努力?”
如果你不去搞清楚,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逃避或者掉入自责和挫败的漩涡:“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没办法,我不知道怎么办?”
这里我还提醒妈妈,“把7岁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孩子心里是什么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想他们只要工作,不在乎我,会不会无用论很早就出现了呢?”
和妈妈聊完,我的心都是紧缩着。我在想,孩子一个人时的孤寂,因为我孩子在初中时曾经跟我说过,“当他放学回来,如果我还没下班到家,家里没人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安心去写作业。他说小时候在家里至少还有奶奶陪着。”
不安,惶恐,各种乱七八糟恐惧的想法袭来,这怎么是一位七岁孩子能承受的呢?
无意去指责妈妈,相信妈妈也有很多苦衷,只是多问了一句:此时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学习:
20200309桃子读书分享: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都长了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所以我们听的时间应该是说的时间的两倍。然而我们当中又有谁是听的比说的多呢?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是真的在听,还是只是演练着等轮到自己的时候打算要说的那些话,我们是不是只听进去了那么几个词,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就像一个不停的进行“”剪切、粘贴”的过程,其实我们只注意到了其中那些好的部分。
————《共情的力量》
(看到“剪切、粘贴”,我觉得好形象啊!听自己需要的,剪切自己想听到的,粘贴到自己的脑袋里,很倔粘贴的内容给出回应。如此又怎能共情到呢?)
今日时间记录:
“我是不是很没用。”这句话是一位7岁男孩说的。
这是一位妈妈跟我描述,她担心孩子抑郁,因为孩子跟妈妈说过,“没用活着干嘛!”甚至会有过自杀的念头。
妈妈非常担心,想给孩子找心理医生。
我好奇一位7岁男孩,正是美好童年,为何说出如此悲凉的话语。
我问妈妈,“当孩子说自己没用的时候,你是如何说的,如何做的?”
妈妈急于想让孩子放弃这种念头,就跟孩子澄清,“你怎么没用呢,你做了什么之类的。”
孩子会解释,“你看,我做错事的时候,你批评我,这个没做好,做家务时,那个没做好。”(具体话语不是很清楚,大致是这个意思。)
电话一端,我能听出妈妈一些抽泣哽咽,我能感受到妈妈的无助,担心和恐惧和深深的自责。
后来的对话中了解到爸爸妈妈工作忙的时候,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孩子害怕一个人在家;晚上害怕一个人睡觉;爸爸觉得孩子大了,不同意妈妈去陪,如果因为孩子的事情出现矛盾,孩子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为了息事宁人,安慰妈妈:“没关系,我一个人睡。”
听到这里,我就想象着黑夜里,孩子一个人卷缩着自己小小的身体,恐惧弥漫着,带着孤独还有害怕父母吵架的恐慌……
我心里好难过,一个七岁男孩,正是天真烂漫时,却要去承担不该他承受的生命之重。
我记忆中一年前遇见的时候,当她聊到先生时,就泪流不止。而今面对孩子内心的这些声音,妈妈一定心如刀绞,妈妈觉得好难啊!
我想起老A爷爷说过,成人世界里没有“容易”两字。我请妈妈学习问与答,一方面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当孩子对爸爸有不满的时候,不要进入对错,也不要急于去指正爸爸错误,更多的时候也是问问题,不要给出建议,否则对于自卑的爸爸而言,他也很敏感,容易陷入对立状态。
比如爸爸命令孩子自己一个人睡,不妨问问爸爸:“我听到你要求孩子自己去睡,我猜你的心意是孩子大了,希望他变得勇敢独立,是这样吗?”
(是的。)
“哦,我了解。我想邀请爸爸回想一下,在你小时候,有过被要求一个人睡吗?”
(小时候我没人管。)
“嗯,是啊,我听你好像说起过。请你回想一下,在你六七岁时,一个人睡觉时,你心里害怕吗?你还记得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吗?”
(重点是想让爸爸去体验孩子的感受。在1年前第一次见面时,我曾听妈妈描述过爸爸也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对于每天工作很辛苦,回来还要照顾孩子功课的妈妈来说,本来就已身心疲惫。然而和先生教养观念上的不一致,需要她去好好沟通,她感觉太累了,也觉得自己不会沟通。
是啊!很多父母说夫妻之间教养观念不一致,怎么办?
事实上这里有个误区:夫妻来自不同的家庭,本来传承的教养观念就不同。
想要教养观念一致,这必须彼此努力,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记得Alex老师在《幸福父母》课程中问“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家人为什么而努力?”
如果你不去搞清楚,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逃避或者掉入自责和挫败的漩涡:“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没办法,我不知道怎么办?”
这里我还提醒妈妈,“把7岁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孩子心里是什么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想他们只要工作,不在乎我,会不会无用论很早就出现了呢?”
和妈妈聊完,我的心都是紧缩着。我在想,孩子一个人时的孤寂,因为我孩子在初中时曾经跟我说过,“当他放学回来,如果我还没下班到家,家里没人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安心去写作业。他说小时候在家里至少还有奶奶陪着。”
不安,惶恐,各种乱七八糟恐惧的想法袭来,这怎么是一位七岁孩子能承受的呢?
无意去指责妈妈,相信妈妈也有很多苦衷,只是多问了一句:此时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学习:
20200309桃子读书分享: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都长了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所以我们听的时间应该是说的时间的两倍。然而我们当中又有谁是听的比说的多呢?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是真的在听,还是只是演练着等轮到自己的时候打算要说的那些话,我们是不是只听进去了那么几个词,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就像一个不停的进行“”剪切、粘贴”的过程,其实我们只注意到了其中那些好的部分。
————《共情的力量》
(看到“剪切、粘贴”,我觉得好形象啊!听自己需要的,剪切自己想听到的,粘贴到自己的脑袋里,很倔粘贴的内容给出回应。如此又怎能共情到呢?)
今日时间记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