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朋友圈屏蔽父母的行为?
中国儒家祭祀对象,“天地君亲师”,父母排在天,地,君王之后,这也是我们流传多年的孝道文化,很多人觉得子女和父母在情感上应该无话不说,觉得这样才是至亲至爱。 但是朋友圈屏蔽父母,有的时候更多是一种善意的举动,是否屏蔽朋友圈,并不是衡量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标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需要距离和空间感,我完全理解想发条朋友圈却担心被父母监视的惊慌失措,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就像我唱歌蹦迪喝酒,父母知道了会打断我的狗腿,我受委屈想发泄心中的愤懑,父母会立马发消息打电话来询问。分享一些有内涵的网络段子,父母会煞有其事的来批评你。
特别是对于留学生来说,在国外生活有许多和国内不一样的地方,比如遇到歧视。歧视在国外很正常,我在美国读master的时候也有遇到被歧视的事,见到你就让你 “Go back to China,Go back to your fXXking county”.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受,想发个朋友圈大骂一番资本主义,但又碍于被父母看到而担心自己。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敢向父母开放朋友圈。
屏幕父母朋友圈,是怕有些东西给他们看了会多生事端,会让他们担心,毕竟朋友圈发出来的东西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负能量的东西,我们发出来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别人看见大都觉得只是一时的东西,但在父母眼里就会无限放大,他们可能会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觉,却又不敢轻易打给你。所以索性还是别看的好。
在独立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我们有能力去处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发朋友圈只是想发泄一下情绪,我们不希望因为这些负能量的东西导致父母再来安排指导自己的生活,就像我在国外疯狂赶due,连着好几天没有时间睡觉,要提交各种assignment、看各种材料、复习很多门课程。这些都是我独立的过程,发出来只会徒增父母的担心,而他们的担心只会让我们反过来去担心他们,这样是没有益处的。所以屏蔽朋友圈有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表达独立的方法,它不是恶意的,而是出于一种善意的,为了维护关系的和谐和稳固的目的。
所谓“白天不懂夜的黑”,因为价值观的问题,父母也有许多不懂我们的地方。在父母眼里,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听话,而在我们眼里,就看成了父母不尊重我们。朋友圈所展示的东西,总会有的没的透露出一些你的价值取向,和父母去争论那些因为时代和经历所造成的分歧。
其实屏蔽本身看似只是个简单的行为,目的是为了降低与父母争吵的可能,但它却直接反映了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子女与父母间的沟通难题。因为我们这代人,是第一代工业社会的人,而他们是最后一代农业社会的人,两代人的代沟是很难抹平的。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了太多的新东西,也没有太多的经历去学习新东西,他们缺少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能全身心的关注孩子,但又因为架子管的不同,让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当然也想和父母交换思想,也想试着去理解两代人不同的思想、接纳它、包容它,就连英国大文豪萧伯纳都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可是价值观不同的两个人,交换的不是思想,是摩擦。
其实,大多数人屏蔽朋友圈的本质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自己,然而父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沟通,不能理解。就像试验里所证明的那样,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支持远超子女预期。
所以我觉得,把自己的朋友圈打开,让父母了解真正的自己才是一种消除“隔阂”的方式。
毕竟到最后,即使我屏蔽了他们的朋友圈,也屏蔽不了他们的爱,不如,就用他们的爱,屏蔽我的不安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过半的子女表示曾经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甚至有些还没加过父母好友。
屏蔽父母朋友圈,在很多人看来,既省去了解释的麻烦,也降低了与父母争执的可能,俨然成为了一种“最优解”。屏蔽本身看似只是个简单的行为,但它却直接反映了子女与父母间的沟通难题。
亲子关系的复杂性
其实中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一直都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父母想要关心孩子,却总是找不到最合适的方式,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和举动反而会令两辈的距离变的更加的远。 而亚洲人天生的含蓄,让子女们也似乎都不太懂得如何和父母表达爱与感恩。父母有时过于细致的关心,反而成为了子女们的另一种“负担”,于是他们纷纷选择了屏蔽朋友圈。然而屏蔽朋友圈,并不是衡量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标准。
屏蔽,只是不想父母担心
孩子们的朋友圈关闭了对父母可见,是怕有些东西给父母看了会多生出许多不必要的事端,会让他们担心。毕竟朋友圈是自己的小天地,有时候发出来的东西是积极的、正能量的,但人难免会消极,想要讲几句话来发发牢骚。别人看见大都觉得只是一时的东西,但在父母眼里就会无限放大,他们可能会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觉,却又不敢轻易打给孩子。这在无形之中,就给父母增添了烦恼。
屏蔽,只是自身开始有了独立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需要距离和空间感。即使我们和子女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但不代表亲人之间就不需要距离了。因此,无论从哪一种身份去考虑,都可以理解想发条朋友圈却担心被父母‘监视’的惊慌失措,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圈。
屏蔽,只是价值观不同,不想引起无谓争吵
我们和子女长大的年代大有不同,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我们不同,了解到的信息也更加的多样化,因此难免和我们有认知上的不同。所谓“白天不懂夜的黑”,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必然存在于许多的亲子间。因此屏蔽父母,对于许多子女来说,也是想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纷争。
其实通过这些,我们会发现子女的朋友圈屏蔽父母并非一时兴起或者是单纯的抗拒,而是充满着希望被关注又难以完全放开的心理状态和一定程度的隐瞒。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这样的矛盾也是一种常态。 填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确实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无论作为父母还是子女,所做的也并不是去填平代沟,而是在上面搭一座桥,既能相互分享,又能有所分隔。
看待朋友圈屏蔽父母这种行为对我来说是正常的,因为有些时候分享的一些日常比如说晚上出去喝酒蹦迪,或者去玩一些外场那种比较刺激的项目,因为父母那辈的思想观念跟我们这辈不一样,很多时候他们没办法理解我们这种生活方式,或者是获得的快乐的方式不同,他们会觉得年轻人不应该熬夜,应该好好保养身体,多休息,尽量的在家里呆着,或者去公园逛逛,他们觉得像那种跳伞,滑翔或者是蹦极这种项目太不安全了,完全没有必要去玩,如果被他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是这样,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啰嗦和嘱咐,会让他们担心,再就是因为现在年轻人压力比较大,喜欢深夜发一些那种悲伤一点的文案或者情绪一点的配图,父母看到了就会担心我们呀,不想让他们再操心一些,毕竟都是成年人了不想再让父母为我们操劳了。
还有就是现在快餐时代爱情,在发朋友圈官宣和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在一起,可能在一起一两个月或者几个星期就又分开了,如果这种事情让父母知道了不好,他们会询问我们到底什么情况啊,把谈恋爱当作好玩的事情吗,他们没办法理解我们的一些行为,也不太好解释得清楚。
但是既然知道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最关心我们的人,像发表一些关于生活美食啊和朋友一起旅游聚会打卡这种真能量的朋友圈,我觉得一定是要让父母看到的,让他们放心我们会过得很快乐,特殊的几条朋友圈可以单独屏蔽下,有空多和父母聊聊天,视频什么的,有时间陪朋友聊天的时间分点给关心下最爱我们的父母吧!
本文摘要
●分享中学时朋友圈屏蔽父母
●长大后朋友圈对父母的开开合合
●自己对于朋友圈屏蔽父母的看法
我们总是会在朋友圈里分享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高兴的日子发一些快乐的事,在一些忧郁的夜晚也会分享一些伤感的歌曲附带上几句消极的话语,在压力大时也会发几句牢骚,朋友圈里的内容也记录着我的生活我的心情。而对于朋友圈屏蔽父母这件事,可以说我也是其中一员,我屏蔽了父母,也屏蔽了其他家人。但就在这反复朋友圈屏蔽父母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我成长的脚印。
●朋友圈的屏蔽也是心灵的屏蔽
从最开始初中注册了微信账号开始便屏蔽了父母,那时候屏蔽的原因很简单,是青春的叛逆,也是在懵懂的年龄的小心思小秘密不愿意让家长知道,那个年龄与父母沟通交流都会觉得烦躁,便更不喜欢让父母通过朋友圈来了解自己最近的情况,所以在那个年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我们就暂且称为青春期的小叛逆吧。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源自于青春期与父母的沟通过少,也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严重,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或者之间存在代沟造成的。
●成长蜕变
后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心智也逐渐成熟,也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与父母的关系也如破冰般的好了起来,以前的小心思小秘密也不在是秘密,与父母分享生活也是一件乐事,便不再屏蔽父母,可没过多久还是再次选择屏蔽他们,这次的原因确实确实因为父母的关心。曾经凌晨写完论文,不禁发个朋友圈说太累,第二天父母看到了对你嘘寒问暖,有时候半夜emo,又发了个伤感的文案,父母看到了又开始担心你的心情不好,可能你嘴里小小的抱怨都会让父母觉得你受了天大的委屈。后来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是再次选择了屏蔽他们,这时候突然就明白了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的道理,但是这次不同了,尽管把父母屏蔽了,但是这次我也会把每天发生的好玩的事和拍的照片发给我父母与他们分享,每次发完照片,妈妈还会把照片发到他的朋友圈,我也很喜欢现在这个状态。朋友圈对父母关了又开,开了有关,似乎也是自己成长的蜕变,也是与父母之间爱的交缠。
●打开生活圈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再次成长,以后的朋友圈可能会再次向父母打开,但我知道这是我对父母爱的理解又在升华,但不变的是与父母之间最纯粹的爱。其实朋友圈屏蔽父母与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朋友圈也仅仅只是一个分享日常的平台和工具,与父母之间也不仅仅是在朋友圈中交流,最重要的还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在生活这个圈里不要将父母拒之门外。
微信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流行的通讯交流方式,某权威机构对家长和孩子是否成为微信好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成为孩子微信好友的家长为55.8%。对此,你怎么看?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否定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成为孩子好友的家长占比一半以上,反映了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的问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应该给予否定评价。
2.结合实际阐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父母工作忙,给予孩子的陪伴少,长时间家长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孩子家长之间都不愿意沟通交流了。
②部分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甚至溺爱,孩子可能觉得隐私被窥探,所以孩子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不加父母好友或出现屏蔽父母朋友圈的现象。
③父母仍处在以传统沟通方式如打电话为主的阶段,父母教育方法的固化,没有适应时代发展,不会灵活变通也是导致沟通不畅原因之一。
影响:①父母和孩子不及时沟通会出现问题,导致更大的隔阂出现,代沟加深。
②孩子尚处未成年或青年阶段,沟通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格,人生观及价值观树立,不利于孩子成长及未来发展。
3.提出解决措施。
①父母主动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合理安排自己时间,减少隔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
②父母学会接纳新的沟通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更新新教学方法,理解孩子,从孩子角度想问题。
③孩子主动理解父母,主动找父母谈心,把对父母的意见想法说出来。教父母学习新媒体,新的沟通方式,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方便以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