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1
展开全部
王阳明弟子陆澄,字原静,去信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他的书信一出,“读者皆喜澄善问,师善答,皆得闻所未闻。”
但是老师却没有肯定学生的善问,说“原静所问,只是知解上转,不得已与之逐节分疏。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功,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勘尽破矣”。
老师点出了学的要素,不是“知解”------更多的知,更多的解,而是“信”,“用功”------更多的相信,更多的实践。
老师还用比喻进一步点明学生学习的一个误区,“佛家有扑人逐块之喻,见块扑人,则得人矣,见块逐块,于块奚得哉?”
扑人逐块,出自典故“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说用石块打狮子,狮子会扑向投出石块的人,而韩卢(战国时期韩国的名犬)则会扑向石块。所以说,学习,“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要善于把握本质,精髓,要得一。以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王老师学说的本质,精髓是良知。同学啊,你面对千经万典,面对异端曲说,许多表述,许多分歧,许多疑惑,许多问题,找不到入口,看不见出口,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拈出“良知”二字,一语破的,是非立现呢?
不要善问,要善握,要善行。作为老师,王阳明介绍了学习的“一下拈出”法,“一步登天”法,“一下拈出”,把握本质;“一步登天”,信并实践。
那么,陆原静究竟问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价值?老师和学生,究竟谁更对呢?
但是老师却没有肯定学生的善问,说“原静所问,只是知解上转,不得已与之逐节分疏。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功,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勘尽破矣”。
老师点出了学的要素,不是“知解”------更多的知,更多的解,而是“信”,“用功”------更多的相信,更多的实践。
老师还用比喻进一步点明学生学习的一个误区,“佛家有扑人逐块之喻,见块扑人,则得人矣,见块逐块,于块奚得哉?”
扑人逐块,出自典故“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说用石块打狮子,狮子会扑向投出石块的人,而韩卢(战国时期韩国的名犬)则会扑向石块。所以说,学习,“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要善于把握本质,精髓,要得一。以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王老师学说的本质,精髓是良知。同学啊,你面对千经万典,面对异端曲说,许多表述,许多分歧,许多疑惑,许多问题,找不到入口,看不见出口,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拈出“良知”二字,一语破的,是非立现呢?
不要善问,要善握,要善行。作为老师,王阳明介绍了学习的“一下拈出”法,“一步登天”法,“一下拈出”,把握本质;“一步登天”,信并实践。
那么,陆原静究竟问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价值?老师和学生,究竟谁更对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