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用典故的诗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关于古诗中有典故的诗句
关于古诗中有典故的诗句 1.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2.关于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3.古诗中的典故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4.蕴含典故的诗句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6.与典故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拓展】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7.求一些带有典故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诗经。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史记》
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8.关于一首古诗的典故
你大概讲的是这首诗吧。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关于古诗中有典故的诗句 1.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2.关于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3.古诗中的典故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4.蕴含典故的诗句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6.与典故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拓展】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7.求一些带有典故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诗经。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史记》
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8.关于一首古诗的典故
你大概讲的是这首诗吧。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
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
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
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
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
廊索句,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畅伐扳和殖古帮汰爆咯点长明灯,
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
属。”
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
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