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前最重要的七个步骤
投资理财前最重要的七个步骤
步骤一:理财与年龄层
早年看理财书籍的时候,有篇序写的特别好玩,大意就是说“如果你是20出头,那么恭喜你,你有着大把的时间通过培养来跑赢通胀,拥有巨额财富;如果你是30出头,那么抓紧点时间,只要操作恰当,你依旧可以如前者一般拥有巨额的财富;如果你是40出头,那么上天留给你挖掘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你需要极好的运气和很大的资金量才可能会拥有前者一半的成果;如果你已经50甚至60岁了,除非上天让你幸运地活过100岁,并且拥有惊人的精力,否则你只能让自己的儿孙好好读这本书。”
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容易抵抗风险,一个刚入职场的小朋友,可以遭遇事业上的滑铁卢,只要有能力和技术,有时间,依旧可以从头开始。但是一个50岁左右的普通中年大叔大妈,他们一旦遭遇失业,很可能就是家庭的灭顶之灾。参见20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下岗潮,能爬起来的中年叔叔阿姨们有多少?
步骤二:理财与性格
市面上有很多讲述“幸福是什么”,“如何让自己变得开朗”等励志书籍,我自己也曾经买过一整套马丁塞利格曼的书回家研究,但读到最后,我却觉得,骨子里乐观积极的人,无论遭遇何种挫折,总会从低谷中走出来。而骨子里悲观无助的人,就是灌进去一大锅的鸡汤,遭遇阻碍依旧会消沉低落。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与我一个朋友在性格上反差特别大,我总是认为世间好人多过坏人,而她总认为世间人渣比比皆是。我们面对共同的工作,面对同样的群体,我在每次遭遇不爽后,会生气,但不会就此放弃合作。再下次重现开展一项新的任务,依旧情绪饱满,一如既往地保持乐呵的状态。但我朋友就跟我不同,只要她遭遇过算计和挤兑,她对这个群体会保持敌对的状态,而下一次谈合作就会比较难。
有人会认为自己的性格沉稳,有人会认为自己的性格保守,有人会认为自己的性格激进,有人会认为自己内心强大抗得过风险。
如何确定这个真实性呢?其实我觉得有个非常便利的方式:拿出5 000元买股票。拿着虚假的筹码进入杀人不见血的股市,体会不了刀光剑影的杀戮感,甚至还会给自己增添些莫须有的信心,觉得风光无限好。而拿了血汗钱之后进入股市,那里不再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如果运气好,一上来就遭遇黑天鹅,小投入不断折本亏损,内心的焦躁感一日比一日严重,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就会显现出来。如果运气糟,一上来就遇到买啥涨啥的运势,那么恭喜了,你的贪欲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来,向你彰显它的杀伤力。
一个人可能在现实生活里很规矩、理性或者谨慎,可一旦面对资本市场,他们往往很盲从,热衷于跟着所谓的前辈和高人买卖股票,而自己对这些产品却一无所知。“不懂不做”在专业领域很容易被人接受,可在证券市场,“不懂不做”就变成“不懂就跟随高手做,绝对不会错”。
总之,最终的结果无论是跌了被套,无奈割肉离场,还是运气爆棚,翻番获利,都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让自己窥见到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
好,抛开股市,回到现实。无论如何隐藏,成年人都会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大体上是保守型还是冒进型,是跟风型还是独立型,冷静思考一两天,还是可以下定论的。当然如果有人连自己属于哪一个类型都不知道,很可能在学习理财或者投资的道路上,永远只能充当炮灰,成为那10%赢家的垫脚石。
步骤三:理财与需求
有些朋友刚刚成家立业,有些朋友才刚入大学,有些朋友单身快活,有些朋友恋爱大过天,有些朋友需要买车,有些朋友惦记购房。不同的需求自然决定了理财的方式各异。
刚入大学的朋友们其实很幸运,除了占有年轻和精力好这类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只要身体健康)活的比年长者长。投资理财中最不可缺乏的因素不是收益率,不是产品,而是时间!时间!时间!
第一类人是读书的孩子们,他们挣钱其实很单纯。短期来看,比如出门旅游、漂亮的包包、有点小贵的微单。较长期来看,比如存点钱为了未来工作前期的支出,为了日后的深造,为了毕业后的创业。
第二类人是刚入职场的新人,一如最初的我。大家初入职场,收支捉襟见肘,往往犯愁的不是如何让资本升职,而是能够支付下个月的租金和开支。金钱的意义不再是学生们的简单享受,而是实打实的吃饱穿暖,提高生活的品质,抵抗失业跳槽的风险。留存6个月~1年的开支再跳槽其实是很好的建议。
第三类人是工作已有年限的职场次新人,一般是工作3~5年左右,这类朋友往往经历过职场初期的各种尴尬,已经意识到金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朴素理财的知识。但这个时候人生第二大难关哐当一声砸到眼前:结婚购房。当每月贷款占比就超过工资收入的50%,甚至60%,这生活的滋味绝对不能用甜美来形容。对金钱的渴望和恐惧是结伴着来到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