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一方面,仁受礼的制约,行仁不能超出礼规定的范围。孔子不赞成没有差等的仁爱,因为这将模糊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界限。另一方面,仁又规定着礼,只有与仁紧密结合的礼才是合理的。有些陈规陋习虽有礼仪方面的根据,如杀殉、专横、暴敛等,在孔子看来也是非礼之举。孔子把仁与礼相统一的最佳状态称之为“中庸”。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既是理想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方法论原则。中有中正、中和的意思,庸是用的意思,合起来说,中庸也就是“用中”,即反对“过”和“不及”两种片面性,“允执其中。”孔子在评论他的两个学生时说;“师也过,商也不及”。结论是“过犹不及”,因为无论是“过”还是“不及”都离开了中道。这也就是说,只有排除极端,维系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和平衡,才算达到了中庸。他还指出,礼是衡量中庸与否的具体尺度。他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这样,孔子便把“礼”“仁”“中庸”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是孔学的基本框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