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口井
这口井的名字叫“经验主义”。
#写在前面#
近期更新的灵感正如无聊的生活,没有生命力如同枯竭,犹如死火山一般。
当一个人失去了表达的欲望,是可悲的。
为了不让自己沦为如此,还是要更新一下。
#说回那口井#
越来越发现,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解读起来可以是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这跟大家各自的经历有关。
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悲观,有的人极端,有的人不以为然,都在用自己的经验主义来做注脚。眼见未必为真,反转随处可见,世界更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
经验之谈,不是时时有用,它不会让你出错,但也不会让你出色,死守着经验主义的人,最后是要被“变化”淘汰掉的。
很多人以自己的喜恶、利益作为是非的标尺,“我是正义的,你不同意我,那你就是邪恶的”,“我的经验告诉我,不是这样做的,以前我们不是这样做的”, 但愿你的经验不是仅仅来自井底,也不仅仅适用于你曾经所看到的井口大的天空。
我也时常苦于自己受“经验主义”的限制,常常因为惰性而采用套路,最后事情虽然是完成了,但是心里难免会遗憾:如果再做得好一点就好了。
作为一个经常自己跟自己battle的人,我一方面是经验主义,另一方面又是虚无主义。我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放之四海皆准的,任何事情和观点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这并不是所谓的选择困难症,而是总能找到很多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事情,自己推翻自己。从小就觉得自己的想法特别分裂,长大后发现,原来我的月亮 星座 是双子座。
#不好意思,扯远了,再次回到那口井#
今天遇到一件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甚至感到很迷惑。
当你将要做的一件事说明清楚,并提出首要解决的问题点时,对方却认为你在打太极,而且这件事最初是对方转过来让你对接的,因为不存在先例,经过多方了解之后,为保险起见,需要对方先去将首要原则明确,再进行下一步,反倒被认为是“打太极”。
如果我有这个权限和职能去确认这个首要原则,我自己就去了,所以究竟是谁在“打拳”不讲武德? 当下我真的感觉像吃进去一只苍蝇一样不可描述,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卡在喉咙里。
虽然这样的事不算少见,但是“打太极”这个词汇怎么看怎么刺眼,我非常需要一个护目镜。不过,我在这里吐槽并不是要diss对方,只是被误解的感觉真的很糟糕,尤其是你本来是很认真地在处理这件事。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那一套是对的,但是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这个世界永远需要批判和质疑的精神。
“少数服从多数”,不代表多数就是对的,只是它能让更多人满意罢了。
“人群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三个变化:1、智力降低;2、自信提高;3、情绪化。”每个人其实都难逃“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毕竟是规避风险的捷径,当然,经验主义也是。
包括反作用的后劲也很强烈,总在盯着别人,就会忘记自己是谁,并且烦躁、焦虑、不安,而这些负面情绪正是来自于他人。
时代正变得越来越浮躁,大家都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审视生活。
“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尼采)
要想不焦虑,还得多读书,杨绛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读的书多,所以在别人惶惶然的时候,我们并不惶惶然”。
所以,没事的时候多读书吧,虽然读书无法让你不焦虑,但起码能让你不那么焦虑。
#不尽是焦虑,也有趣味发生处#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他/她的《辞海》,经历不同,注释不同。 对于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方式。
例如,“沙漠干皮”,说的是干性肤质。
我认为“沙漠”是形容词,指的是“像沙漠一样”,也可以是说明程度的词语,“达到沙漠的干燥程度”,运用了夸张的比喻手法。
而我有一个同事,当我跟她讨论起“沙漠干皮”时,她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叫“沙漠”呢?是因为皮肤太干燥,细细的皮屑会像沙尘一样飞舞吗?
我觉得她的理解太有画面感了,并且太可爱了。
#接下来可能会让你以为进入了“杠精”频道#
有一个事情我想吐槽很久了,最近刚好在微博上看到同样的心声——“去livehouse看演出,不是叫蹦迪”!
我很不喜欢大家一谈到乐队、摇滚乐就是“躁”、“嗨”、“蹦”,给我感觉特别不好,仿佛像是夜场DJ一样。
此处顺便放上一张图,展示下区别。
其实摇滚乐不是只有很吵、很闹的风格,同样也有走心、抒情的。 也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我听摇滚乐、去看乐队演出,纯粹是因为喜欢和热爱。
但是据我观察,去看live的一些人就是为了去蹦迪,经常在现场听到“他们是谁啊” “这首歌应该很嗨” “我没听过他们的歌,好听吗”这样的话语在耳边出现,真的很烦。
现场总有很多伪粉、凑热闹的群体,一看就不是为了音乐来的。明明不认识乐队还来看演出,还要大声说“我觉得一点也不好听”。
呵呵,那你来这里干嘛?刷存在感吗?
在现场还有的人话超多又超大声,跟身边的人装逼科普这个乐队以及风格、然后点评一番,炫耀自己之前看过的演出、平时听的歌、点评演出质量、乐理技能,显得自己很懂的样子。
你懂是你的事情,我没兴趣知道,但是你科普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到我的耳朵里,影响我看演出,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是来看乐队演出的,不是来听你科普的。
如果你的知识过分渊博,满到溢出来,无处安放,那你可以自己开个讲座或者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