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nghai怎么读
这个词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
大约是两个世纪以前的事了。头一批想去上海捞金的野心勃勃的冒险家们,需要招募一些水手,帮他们开船打杂。然而当时在美国人心中,去上海就跟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差不多,没人愿意去。
他们还发明了一个流行语叫“shanghai voyage”,意思是“鬼才会去的极其漫长的旅途”。而“shanghai oneself”指的是“去当水手”。
于是就有一批人贩子动起了歪脑筋。他们使用种种非法的手段,把美国人骗上开往上海的轮船。
其中,有两个人是拐骗界的高手,因为他们经常驾驶轮船往返上海,所以被后世称作詹姆斯·“上海”·凯利(James "Shanghai" Kelly)和约翰尼·“上海鸡”·迪瓦恩(Johnny "Shanghai Chicken" Devine)。这两个人之间是合作关系。
“上海”·凯利最有名望。他在旧金山经营着好几间酒吧,只要有水手在他那里醉得不省人事,他就会把这人现金拿走,衣服扒光,扔到船上去。扒光衣服的理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而是因为衣服可以卖钱。
有一次,“上海”·凯利假装自己过生日,摆下酒席请道上的朋友们免费吃喝,却在酒里下了麻药,准备等他们喝醉之后扒下衣服卖掉。
然而那些人也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凯利一边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边还得陪着喝几杯。眼看流到自己肚子里的麻药越来越多,凯利心里那个急啊。
这个时候,恰好杨基之剑(Yankee Blade)轮船撞到了礁石(后来,这件事成为旧金山航海史上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凯利才得以从酒场中脱身。这一笔生意最终成功了,凯利一次性“上海”了参加晚会的所有人——大概有九十多个吧。
还有一次,“上海”·凯利和“上海鸡”·迪瓦恩闹翻了,凯利竟然把老伙计迪瓦恩也给“上海”了。
有个脾气暴躁的老姑娘,人称“Piggott小姐”的,也是这个行业的翘楚。如果说凯利的shanghai还是温柔地诱拐,Piggott小姐的拿手好戏就是赤裸裸的绑架——她喜欢在喝酒的客人后脑勺上来下猛的,然后把他们拖到船上去。
卓别林演过一个名叫《shanghaied》的片子,讲的就是在那个拐骗横行的年代、一个年轻人被拐走的经历,还好本片是以团圆模式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