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杜的名人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991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姓杜著名的有谁? 杜姓历史名人:
1.杜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代书画家,汉章帝时曾为齐相,以善章草知名,与崔瑗并称“崔杜”。
2.杜诗:河南汲县人,汉代著名廉吏,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即水力鼓风机),冶铁铸农具,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治池陂、开田园,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3.杜康:相传是周代善於酿酒的人。《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杜密:河南省登封人,东汉名臣,曾任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时人称其为“天下良辅”。
5.杜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治有《古文尚书》,长于文字学,撰有《仓颉训纂》、《苍颉故》等。
6.杜畿:曹操的高参,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预:京兆杜陵人,西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
7.杜杲:北周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
8.杜甫:今河南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9.杜佑:京兆杜陵人,唐朝史学家,编《通典》二百卷,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官至宰相。
10.杜环:《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详。《经行记》作者。唐中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十载(751),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军战於怛逻斯(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唐军大败,被俘甚众,杜环从军在营,被俘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库法),后於宝应元年(762)附商船回到广州。著《经行记》,记述其在被俘时期的经历及见闻。
1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杜佑之孙,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为人刚直有奇节,曾指时弊,深忧藩镇、吐番的骄纵,后果言中。其诗风骨遒上,豪迈不羁,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於杜甫;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12.杜苟鹤:杜牧之子.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
13.杜如晦:唐初名相.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参与发动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史称:“玄龄多谋”,如晦善断,当世语良相,常称房杜。”
14.杜仲儒,渡琼始祖.字学道,号东观,原籍福建省莆田县,北宋熙宁元年(1068),应举孝廉,诰授太学博士。后从福建到海南任澄迈县尹(县长),妻赵氏及凤鸣、凤岐二子随之渡琼,始居澄邑(今澄迈县老城镇)。
15.杜琼: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画家,其画开吴门派先声。
16.杜堇: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明代画家,作画取法南宋院体,最工人物,笔法细劲畅利,时推白描高手。
杜审言: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唐朝文学家,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孙为杜甫。
17.杜秋娘: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之妾。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18.杜光庭:道教天师,唐末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杜荀鹤:池州石埭(今安徽省太平)人,唐末诗人,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有《唐风集》。
19.杜充(?-1141) 南宋叛臣。北宋末南宋......>>

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杜甫
杜牧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周(汉武帝时代,以执法严刻着称的)
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
杜淹(安吉郡公,唐初贞观朝宰相)
杜康(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
杜正伦(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
杜鸿渐(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族子。封卫国公。追赠太尉,谥号文宪。)
杜秋娘(唐代著名女诗人。杜秋娘喜词曲,善歌舞,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缕衣》。)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
杜光庭(道教天师。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一生著作颇多,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堇:(江苏丹徒人。明代画家。)
杜受田(清代大臣、学者,太师太保。为咸丰皇帝之师。)

杜姓的杜姓名人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 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杜康:相传为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杜伯:为西周初杜地(今陕西西安)的领主,为杜姓始祖之一。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杜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杜周(?―前95):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中丞,赐谥曰荒侯.西汉著名酷吏,以执法严刻著称。杜延年(?―前52):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御史大夫建平侯。谥号敬侯。杜子春(前30-58):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杜度(生卒年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即杜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讳,改称杜度。东汉著名书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杜诗(?-38):河内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杜林(?-47):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臣、学者。杜林在汉光武帝时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称为任职相。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乔(?―147):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东汉时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禄勋官至太尉。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为当世良臣,与李固齐名。杜密(?-169):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东汉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杜畿(163-224):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杜恕(198-252):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畿之子,三国时曹魏名臣、学者,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杜预(222-285):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杜夔:河南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音乐家,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杜育(?-311):襄城邓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袭之孙。杜育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他同时也是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杜之伟(508―559):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骑常侍。杜(?-580):南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杜伏威(598-624):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杜顺(557-640):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高僧,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师事因圣寺之僧珍(道珍),受习定业,后住于终南山,宣扬华严教纲。后人尊为华严宗第一祖,世称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炖煌菩萨。杜如晦(585-63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期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正伦(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杜景俭(?-700):冀州武邑(今河北)人。唐朝宰相。殿中侍御史。......>>

姓杜的名人都有谁 个人知道的:杜月笙 、、杜埔、、杜淳、、杜海涛

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杜斌 文+武=斌 文武双全

求姓杜的历史名人 杜康(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杜甫、杜牧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周(汉武帝时代,以执法严刻着称)
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
杜淹(安吉郡公,唐初贞观朝宰相)
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
杜正伦(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
杜鸿渐(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族子。封卫国公。追赠太尉,谥号文宪。)
杜秋娘(唐代著名女诗人。杜秋娘喜词曲,善歌舞,为唐朝一代才女,攻表作品有《金缕衣》。)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
杜光庭(道教天师。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一生著作颇多,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堇:(江苏丹徒人。明代画家。)
杜受田(清代大臣、学者,太师太保。为咸丰皇帝之师。)
还有杜月笙

姓杜的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姓杜的是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历史上姓杜的女性名人有哪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的作者杜秋娘。

古代性杜的名人有多少 古代的杜姓名人: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 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
杜康:相传为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杜伯:为西周初杜地(今陕西西安)的领主,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
杜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
杜周(?―前95):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中丞,赐谥曰荒侯.西汉著名酷吏,以执法严刻著称。
杜延年(?―前52):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御史大夫建平侯。谥号敬侯。
杜子春(前30-58):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
杜度(生卒年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即杜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讳,改称杜度。东汉著名书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
杜诗(?-38):河内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
杜林(?-47):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臣、学者。杜林在汉光武帝时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称为任职相。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
杜乔(?―147):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东汉时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禄勋官至太尉。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为当世良臣,与李固齐名。
杜密(?-169):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东汉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杜畿(163-224):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杜恕(198-252):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畿之子,三国时曹魏名臣、学者,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
杜预(222-285):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夔:河南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音乐家,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杜育(?-311):襄城邓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袭之孙。杜育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他同时也是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
杜之伟(508―559):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骑常侍。
杜(?-580):南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
杜伏威(598-624):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
杜顺(557-640):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高僧,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师事因圣寺之僧珍(道珍),受习定业,后住于终南山,宣扬华严教纲。后人尊为华严宗第一祖,世称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炖煌菩萨。
杜如晦(585-63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期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
杜正伦(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