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周国历史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
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
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
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扩展资料:
北周时期的历史大事:
1、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即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周武帝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
2、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去世,杨坚辅佐朝政,由于尉迟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害怕他另有图谋,就命令尉迟迥之子魏安公尉迟惇带去诏书,以会葬名义征调尉迟迥。
随即以郧公韦孝宽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
尉迟迥认为杨坚当政,图谋篡位,于是起兵勤王。
杨坚任命韦孝宽为元帅。
尉迟惇率领十万人入据武德,驻扎在沁水东岸。
韦孝宽等人率领各军,隔水相峙。
杨坚又派高颎急驰督战。
尉迟惇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向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再发动进攻。
韦孝宽乘对方后退,鸣鼓齐进,尉迟惇大败。
韦孝宽乘胜进抵邺城城下。
尉迟迥与儿子尉迟惇、尉迟祐又出动全部兵力,共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
尉迟迥另外统领一军,都是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
尉迟勤率兵五万,从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
尉迟迥久在军中,年岁虽老,仍穿着甲胄上阵。
他部下的士兵,都是关中人,为他奋力作战。
韦孝宽等人失利退却。
邺城的男女百姓前去观看,聚成一道人墙。
高颎与李询整顿阵势,向围观的百姓冲去,百姓惊乱,乘势进攻。
尉迟迥大败,入据邺城。
尉迟迥退到北城固守,韦孝宽纵兵包围。
李询、贺娄子干带领部属率先登城。
尉迟迥走上城楼,射死数人,然后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东逃跑,都被追上捉住。
剩余的部众,一个多月以后都被处死。
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计六十八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