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

 我来答
得书文化
2022-09-29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当年的三藩之乱声势浩大,曾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但刚入关不久的清兵不仅挺过去了,还迅速反败为胜。这究竟是为什么? 模拟武装巡边 "三潘之乱”,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康熙逼反的。 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 ”分封制”。 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 ”分封制”,而是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比如,秦朝就是完完全全的郡县制。 即使有那么几个朝代是有「 ”分封制”的,但主体仍然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恰恰是这种制度下容易引发「 ”藩王之乱”。 明末清初的的时候是四藩,广西有个定南王孔有德,由于没有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导致他的藩国被撤销。这一点很明显就看出来,清朝对于明朝降臣大多都是兔死狐悲,用完就甩。 藩王们看在眼里自然是心里有数的。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同时希望自己的爵位可以被儿子尚之信继承,康熙批准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却拒绝了儿子尚之信继承之事,还要求他尽快遣散自己的部下。 明面上没有直接说撤藩,可是这个决定也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广东也被撤了,吴三桂和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开始坐不住了。 第一,硬着头皮造反的吴三桂决心不够坚定 清朝同撤三藩的决定粉碎了吴三桂「 ”世镇云南”的美梦。吴三桂气急败坏,暗中指令死党向撤藩使者请愿,要求停止撤藩,然后又拖着时间,与心腹将领密谋发动叛乱。还让党羽以「 ”九天紫府刘真人”的名义吹捧自己是「 ”中国真主”,为反叛大造舆论。 在经过一阵短暂的准备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底,吴三桂铤而走险,杀巡抚朱国治,自号「 ”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 ”蓄发,易衣冠”,起兵云南,很快,各地藩王先后响应,三藩之乱开始了。 清初三藩之乱 造反之初,清朝的满蒙汉八旗大概有十八万兵力,其中十万驻守北京,剩余的八万监督各地四十四万绿营兵。也就是说清朝兵力总共是六十万左右,此时的吴三桂也就几万,毕竟那时候其他的藩王还未还是造反,三藩加起来的兵力也就十二万。 由此可以看出吴三桂开始不是真的想造反,不然也不会在同年七月上书,而九月撤藩的时候,十一月才起兵。也就是这样硬着头皮造反的背景下,注定了他的失败。 第二,初期得势后,却不再乘胜追击挥师北上 为了专心对付吴三桂,康熙做了四道部署:第一,停撤广东平南、福建靖南;第二,让孙延龄统兵坚守广西,侧击吴三桂;第三,封住吴三桂入川路线;第四,命人分别驻守荆州、常德、和岳州,阻挡吴三桂东出湖广的计划。 咋一看,这个部署简直是天衣无缝,可以将吴三桂堵死在云南。吴三桂何许人也?起兵后。直奔贵阳夺取了贵州,后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主力攻取湖南,仅仅几个月,康熙的完美计划被摧毁,而湖南的一大半也在吴军手中。 三藩之乱 初期的得势让不少人成为墙头草,迅速联动吴军一起造反,在此期间攻占了30多个州县。 清朝那会无人可用,而各地藩王都纷纷造反,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简直就是内忧外患。此时的吴三桂如果拿下中原,满清基本上就摇摇欲坠了。 原因就在于,吴三桂拿下湖南后,不再挥师北上,带着侥幸心理想要和清廷谈判,想要「 ”划江而治”,康熙一口回绝,并将吴三桂留在京城做人质的长子长孙直接处死,表明了坚决的态度。(此时虽然吴三桂夺得湖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区,关键的江浙一带经济重地还未有所突破,这就是康熙硬气的源泉) 再加上吴三桂当时和清军对峙的人数旗鼓相当,区别就在于,反清联军大部分兵力都是临时投降兼并的,各怀心思;而清廷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兵,大都团结一致对外。 康熙帝 第三,各方势力各自为战,不够团结,一直处于内耗阶段 没几个月,反清联军就开始内讧了,在台湾的郑经没有听从北上偷袭东北或者浙江的建议,擅自进攻福建的耿精忠,使得吴军北上的兵力回撤到福建开战。 康熙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会,重新部署作战计划,在西部拖住吴三桂,再以福建、浙江、江西为主战场,命人攻打郑经和耿精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互掐的耿精忠和郑经很快就被清军牵制住了,与吴三桂的联系直接给断了,这个内耗直接就消耗了整体的实力。 康熙十四年六月,降吴的孙延龄攻打梧州受到重挫,这个失败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立场,思考再三,又想投降清廷,吴三桂知道后,直接派人杀了他,这个举措又一次消耗了自身的势力。 当时的格局 康熙十五年,清军收复了浙江,攻入福建,而此时的郑经还在实力坑队友,跟耿精忠抬杠。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耿精忠无奈投降。(投降前期,尚之信之前一直都在观望状态,突然就宣告拥兵反清,让他出兵时又各种借口按兵不动,没多久又投靠清廷,这一顿谜一样的操作直接让人看懵了) 两年左右,三藩之乱的两藩被平定了,投降的耿和尚也被康熙处死了。 第四,年事已高,苦于无人继承 现在重头戏就是转战到吴三桂的西战场,很快形成了对峙局面,随着浙江、福建、陕西、甘肃被平,仅剩一路的吴军还在垂死挣扎,碍于吴军的兵力和防守,清军迟迟拿不下,与此同时,无法打长久战的吴军将大帅府从长沙改到衡阳,并在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称帝。 图片来自网络 称帝之后,吴三桂全力反击,在衡阳永兴两战两胜,重挫清军。清军无奈之下,退回了广东一带。吴三桂在南线反击凯旋而归后,又开始了以十万大军,大规模进攻两广,收复了除梧州外所有地区。 就在这样的大好时机下,天有不测风云,吴三桂病死军中,十五六岁的吴世璠继承大统,幼主掌权,这无疑是死路一条。清军开始大举进攻,康熙十九年,除了云贵之外,其余全部领土被清军攻占,没多久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 在吴三桂反叛清朝的起初,吴三桂是可以占一些便宜的,即在战争初期吴三桂迅速占领了可以说是半壁江山。毕竟这个阶段,清朝没有准备,而且清朝的防线地域广阔,所以在具体的每个战场上面,清廷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吴三桂一方和清廷比较,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军师,相反甚至这方面的力量还弱一些。 平定三藩之乱形势图 而关键的是,吴三桂年事已高,长子也被康熙处死,只有个年幼不懂事的孙子相依为命,幼主继承皇位原本就是劣势,这个放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失败的必然。 最后一点,造反的决心并不坚决,这个也恰巧是最为致命的一点,三藩自身的问题导致了不断的内耗,而吴三桂的政治头脑是远远不及他的军事才能的,满清最为虚弱的时刻(顺治刚死),他跑到缅甸追杀了永历皇帝。这个无脑举动直接造成了他不会再被任何人信任,也就演变了后面的悲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