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数方法有哪些
古代计数方法有:结绳计数,书契计数,算盘计数,“正”字计数。
(1)结绳计数,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
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
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
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扩展资料:
(1)人类的结绳记事约起源自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用绳结的大小或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数位;除了数字,结绳通常还能记录其他事情,被赋予各种含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绳记事」。
(2)书契记数是指古代记数结绳方法之后出现的记数方法。
当时主要用于剩余粮食数量的记数。
北周甄鸾亦在《五经算术》中认为,当时曾采用三式十等法记数,其十等是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式即上、中、下。
(3)古代就有了"算板"。
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
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4)清末民初,戏园(茶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场所。
每天戏园里要迎来很多观众。
可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票这种东西,戏园就安排案目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领满五位入座,司事便在大水牌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
座席前设有八仙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
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
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结绳计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算盘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