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应该具备哪些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科学研究工作是要由人来参与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人的因素第一。
要使科学研究成果果实累累,最要紧的是有素质良好的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渊博的知识,最佳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科研基本能力。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面要宽,专业知识要扎实,要精通,要钻研得深透,要能够做到百问不倒。一句话,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知识应当是博大精深的。
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不但要广博,而且其知识结构还应当合理。比如搞哲学的人,他首先应当具备广博的哲学知识,其次还应当具备外语知识、中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历史知识和宗教知识等等。
又人说,中国没有哲学家,这基本是符合实事的。之所以中国没有培养出大哲学家,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搞哲学的人的知识结构有问题,许多人的自然科学知识极为贫乏。
一个素质良好的科研人员除了知识渊博和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之外,还应当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外语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组织人员攻关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二、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学风。
科学研究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必须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必须有严谨的治学学风。
1、科学研究必须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
人们投入科学研究,会抱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和目的,可能是为了个人的,也可能是为了集体、阶级、民族、国家或全人类的;可以是为了科学的,也可以是为了科学之外的,可以是为了眼前的]近期的,也可以是为了长远的、根本的。白天的目的和动机为科学研究提供着白天的动力,对科学研究产生着白天性质的影响。
我们不完全否定个人的动机和目的,但作为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来说,放在首要地位的动机和目的应当是为了推动科学和社会的前进。这种高尚的目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才能克服科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取得科学上的最大成果。
中国目前缺少哲学家,因为大多数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是为了吃政治饭而苟且从事这项工作的。
2、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的事业,真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压,修正错误不怕丑,不弄虚作假,不虚夸乱造,要严谨治学,一步一个脚印。
三、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勇于探索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敏感性,保持着探知自然界和社会之谜的强烈志趣和心情;不怕犯错误,有着通过一系列错误而发现真理的精神准备。
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的习惯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科研课题,才能创新。
科研工作者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旧理论,不迷信众人之言。敢于怀疑常识,怀疑权威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必须以“怀差蚂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对一切传统的、权威的、书本的知识、理论必须抱怀疑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
问号是开始一项研究工作的法宝。
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弊病,就是迷信圣人、权威,阿姨奉承政治上的权贵。他们作学问只是以五经、圣人之言论是非,他们的任务好像就在于注释经典,奉承伟人的正确性和英明。他们开始是被人所欺,后来则是自欺欺人。慢慢地养成了因循守旧的恶习和思想方式,对一切传统的东西都拥护,对一切新事物都反对。
这样的知识分子充其量是政治奴仆,理论上没庆返的守旧派,知识垃圾的储存库。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应当在科学上有所贡献,在人类知识宝库中增添新物。所以,他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而创新的开端是“怀疑”。
四、不怕牺牲、不畏劳苦、刻苦勤奋、坚韧顽强的性格和为科学献身的激情。
科学研究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详细地占有材料就很不容易,从材料中作出正确的理论概括枯饥更不容易。科学实验会多次失败,真理的确立和传播更必须同保守和错误的思想、势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其中要经历失败、挫折、打击甚至迫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会在挫折、失败面前气馁、甚至失去前进的勇气。
五、谦逊好学、虚怀若谷,既善于协作,又善于独立思考的品格。
科学研究有时要集体合作。一本巨著,一个科研课题,往往要许多人协作才能完成。这就要求一个科研人员善于与他人合作,而合作得好坏,一个重要因素是合作者们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而谦逊好学,虚怀若谷,不图名利是最为重要的。
科学研究又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能够独立工作,独立完成自己分内的那部分任务。这就要求你有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写作能力。
六、良好的职业道德。
应当说,道德是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所以科学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下是有所区别的。但有四条是共同的:
1、追求和维护科学真理。
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就是在于追求真理,在于他们能为人类指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对待真理的态度,就是科学家的良心、义务和节操之所在,是科学家作为自我约束,自我价值评价的首要原则,也是科学家取得科学家世界和社会信任的首要标准。
有一个历史事件,证明科学家的良心。
法国大革命时,罗伯斯皮尔为了杀掉一个政敌,就捏造这个政敌在发给士兵的酒里放了毒,并期待当时著名化学家拜特洛作出酒中有毒的化学试验报告。拜特洛化验之后,以科学家的良心如实报告酒中无毒。愤怒的罗伯斯皮尔巴拜特洛叫去,要他修改报告,拜特洛却当场亲自饮下此酒,以确证酒中无毒。
2、倡导创作精神,尊重优先权。
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在于他的创造性成果获得同行乃至社会的公认。这种荣誉感导致科学家去持久地努力创新。
科学家的新发现只有公布出来才有意义,而他的发现一旦公布出来,社会中的任何人就可以占有,留给发现者的,唯有优先权而已。
所以追求真理就要支持创新,支持创新就要尊重发明权。
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在导言、谢词、脚注、文献等部分,都应当指出什么内容是引用某人、某书的,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3、对科学共同体要尽义务。
首先是尊重他人的科学劳动,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其次要与他人团结合作,在这种协作中,个人有时难免要做出一点牺牲。
再次,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上的争论。
4、要关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技术的运用却能够给社会带来前进或倒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为帝国主义提供了各种杀人武器。现代工业发展又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所以,科学家应当利用舆论揭露滥用科学成果危害社会的现象。
要使科学研究成果果实累累,最要紧的是有素质良好的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渊博的知识,最佳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科研基本能力。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面要宽,专业知识要扎实,要精通,要钻研得深透,要能够做到百问不倒。一句话,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知识应当是博大精深的。
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不但要广博,而且其知识结构还应当合理。比如搞哲学的人,他首先应当具备广博的哲学知识,其次还应当具备外语知识、中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历史知识和宗教知识等等。
又人说,中国没有哲学家,这基本是符合实事的。之所以中国没有培养出大哲学家,除了其他原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搞哲学的人的知识结构有问题,许多人的自然科学知识极为贫乏。
一个素质良好的科研人员除了知识渊博和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之外,还应当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外语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组织人员攻关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二、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学风。
科学研究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必须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必须有严谨的治学学风。
1、科学研究必须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
人们投入科学研究,会抱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和目的,可能是为了个人的,也可能是为了集体、阶级、民族、国家或全人类的;可以是为了科学的,也可以是为了科学之外的,可以是为了眼前的]近期的,也可以是为了长远的、根本的。白天的目的和动机为科学研究提供着白天的动力,对科学研究产生着白天性质的影响。
我们不完全否定个人的动机和目的,但作为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来说,放在首要地位的动机和目的应当是为了推动科学和社会的前进。这种高尚的目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才能克服科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取得科学上的最大成果。
中国目前缺少哲学家,因为大多数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是为了吃政治饭而苟且从事这项工作的。
2、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的事业,真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压,修正错误不怕丑,不弄虚作假,不虚夸乱造,要严谨治学,一步一个脚印。
三、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勇于探索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敏感性,保持着探知自然界和社会之谜的强烈志趣和心情;不怕犯错误,有着通过一系列错误而发现真理的精神准备。
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的习惯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科研课题,才能创新。
科研工作者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旧理论,不迷信众人之言。敢于怀疑常识,怀疑权威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必须以“怀差蚂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你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对一切传统的、权威的、书本的知识、理论必须抱怀疑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
问号是开始一项研究工作的法宝。
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弊病,就是迷信圣人、权威,阿姨奉承政治上的权贵。他们作学问只是以五经、圣人之言论是非,他们的任务好像就在于注释经典,奉承伟人的正确性和英明。他们开始是被人所欺,后来则是自欺欺人。慢慢地养成了因循守旧的恶习和思想方式,对一切传统的东西都拥护,对一切新事物都反对。
这样的知识分子充其量是政治奴仆,理论上没庆返的守旧派,知识垃圾的储存库。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应当在科学上有所贡献,在人类知识宝库中增添新物。所以,他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而创新的开端是“怀疑”。
四、不怕牺牲、不畏劳苦、刻苦勤奋、坚韧顽强的性格和为科学献身的激情。
科学研究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详细地占有材料就很不容易,从材料中作出正确的理论概括枯饥更不容易。科学实验会多次失败,真理的确立和传播更必须同保守和错误的思想、势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其中要经历失败、挫折、打击甚至迫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会在挫折、失败面前气馁、甚至失去前进的勇气。
五、谦逊好学、虚怀若谷,既善于协作,又善于独立思考的品格。
科学研究有时要集体合作。一本巨著,一个科研课题,往往要许多人协作才能完成。这就要求一个科研人员善于与他人合作,而合作得好坏,一个重要因素是合作者们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而谦逊好学,虚怀若谷,不图名利是最为重要的。
科学研究又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能够独立工作,独立完成自己分内的那部分任务。这就要求你有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写作能力。
六、良好的职业道德。
应当说,道德是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所以科学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下是有所区别的。但有四条是共同的:
1、追求和维护科学真理。
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就是在于追求真理,在于他们能为人类指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对待真理的态度,就是科学家的良心、义务和节操之所在,是科学家作为自我约束,自我价值评价的首要原则,也是科学家取得科学家世界和社会信任的首要标准。
有一个历史事件,证明科学家的良心。
法国大革命时,罗伯斯皮尔为了杀掉一个政敌,就捏造这个政敌在发给士兵的酒里放了毒,并期待当时著名化学家拜特洛作出酒中有毒的化学试验报告。拜特洛化验之后,以科学家的良心如实报告酒中无毒。愤怒的罗伯斯皮尔巴拜特洛叫去,要他修改报告,拜特洛却当场亲自饮下此酒,以确证酒中无毒。
2、倡导创作精神,尊重优先权。
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在于他的创造性成果获得同行乃至社会的公认。这种荣誉感导致科学家去持久地努力创新。
科学家的新发现只有公布出来才有意义,而他的发现一旦公布出来,社会中的任何人就可以占有,留给发现者的,唯有优先权而已。
所以追求真理就要支持创新,支持创新就要尊重发明权。
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在导言、谢词、脚注、文献等部分,都应当指出什么内容是引用某人、某书的,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3、对科学共同体要尽义务。
首先是尊重他人的科学劳动,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其次要与他人团结合作,在这种协作中,个人有时难免要做出一点牺牲。
再次,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上的争论。
4、要关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技术的运用却能够给社会带来前进或倒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为帝国主义提供了各种杀人武器。现代工业发展又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所以,科学家应当利用舆论揭露滥用科学成果危害社会的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