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
展开全部
真不是作。
01
烦恼焦虑。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烦恼会突然增多,而胡思乱想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父母可以尝试借用“解忧娃娃”或“担忧箱子”,帮助孩子找回内心的平静。
一个方法是,当孩子因为内心的各种烦恼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可以请他们先想象自己把心中的忧虑都交给了“解忧娃娃”,然后把精力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解忧娃娃”是从危地马拉流传下来的一种由手工制成的迷你娃娃,据说将心中的担忧告诉“解忧娃娃”之后,睡觉时再将它放在枕头下,它就会帮助人们将烦恼的事情解决,让人安稳入睡。
另一个方法是,准备一个“担忧箱子”,设定一个开箱日。每当心生担忧或杂念时,就把它们写在纸条上并放进箱子里,然后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瞬间集中注意力。等到开箱日那天,再回头看看那些写着烦恼的小纸条,就会发现那些烦恼早已解决了,或者某个烦恼在当时被自己放大了。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发现,很多让人烦恼的事情并不是太难解决。
其实,许多令我们忧心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极低,让孩子们烦恼的事也一样,特别是一些个性比较敏感的孩子,他们忧虑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更低。由于担心与消除担心的行动很难同时存在,所以最好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只有先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2
不想上学
。“没什么,就是不想上学”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成人沟通时的常用语言,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意。
孩子在说“我没有问题,我很好”的同时,可能下意识地想要逃避某种不舒服与痛苦的感觉,他的表现看上去会很别扭,往往自己就先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了。
帮助这样的孩子,需要聆听“想要休学”这句话背后的含意。可以先以“哦,原来你觉得这么辛苦啊!”“原来生活中有让你这么不舒服和不满意的事情,竟让你想要休学啊!”这样的话语来接近孩子,抚慰孩子的心灵,然后去倾听并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并适度地给出建议和帮助。
因为担忧,若忍不住又是威胁又是劝导地说“无论怎样都一定要去上学”,这对孩子一点儿帮助也没有。请父母记得,即使满腔怒火,也不要对固执又内心脆弱的孩子说“你自己的人生你想怎样随便你”“以后后悔了我才不管你”“连这个都办不到的话,你以后到底要怎么办啊”这类气话,但是像“加油,再忍耐一下,撑过去吧!”这类的慰藉与鼓励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帮助,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累。
这时候,不如对孩子说“你真的辛苦了,很累吧”,对他们的处境予以认同,进而让他们愿意与自己做更深入的交流。
03
很难主动社交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无法马上和同学变得亲近或合得来,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去适应对方;但有些孩子因为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或习惯了享受特殊待遇,久而久之,就会无法忍受事情不按照自己所想的进行,也因此常常和朋友闹矛盾,其中一些孩子会觉得跟老师或其他大人相处比较自在,有些甚至会觉得同龄人的水平和自己有差距。
也许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还能待在父母的安全网中,但这种情况无法维持太久,因此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不要总觉得自己很特别,常常等着别人先接近自己,偶尔也要主动走向朋友,先开口问他们要不要一起聚聚;要熟悉身为集体中的一分子应该尽的本分,也要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合作”。
仔细观察那些和朋友相处得很好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凡事不会只考虑自己,还会考虑其他人的心情,这样的孩子自然会比较受欢迎,也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他们不会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跟别人约定好的事情也都会遵守,这样让人有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得到其他人的信任;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不会执着于一些小事,比如,当想跟自己喜欢的人做朋友,但是对方并没有这个意愿时,他们虽然也会难过,却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过于纠结,也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无法继续下去。
父母一定要好好了解孩子的个性,虽然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但是孩子的同学可能并不这样认为。比如,父母眼中聪明、有主见、充满自信的孩子,在同学看来可能是很骄傲、什么都只想着自己、令人反感的孩子。
当孩子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很累、很不开心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了解并明白“就算是同一件事,别人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04
孩子在成长为大人,父母也要升级至2.0!
“那个曾经眼睛闪闪发亮、充满梦想的孩子去哪儿了?”
为什么再也搞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对他们生气?
《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从青春期孩子自述角度切入,通过61个真实案例,让孩子亲口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会抽烟、喝酒、厌学,沉迷网络不爱社交,与父母关系降到冰点……
针对当今时代青春期孩子面临的社交困扰、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18个青春期关键问题,本书作者基于20+学校心理咨询实战经验,解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态,传授父母让孩子主动谈心的秘诀,指导父母为孩子营造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好运
01
烦恼焦虑。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烦恼会突然增多,而胡思乱想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父母可以尝试借用“解忧娃娃”或“担忧箱子”,帮助孩子找回内心的平静。
一个方法是,当孩子因为内心的各种烦恼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可以请他们先想象自己把心中的忧虑都交给了“解忧娃娃”,然后把精力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解忧娃娃”是从危地马拉流传下来的一种由手工制成的迷你娃娃,据说将心中的担忧告诉“解忧娃娃”之后,睡觉时再将它放在枕头下,它就会帮助人们将烦恼的事情解决,让人安稳入睡。
另一个方法是,准备一个“担忧箱子”,设定一个开箱日。每当心生担忧或杂念时,就把它们写在纸条上并放进箱子里,然后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瞬间集中注意力。等到开箱日那天,再回头看看那些写着烦恼的小纸条,就会发现那些烦恼早已解决了,或者某个烦恼在当时被自己放大了。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发现,很多让人烦恼的事情并不是太难解决。
其实,许多令我们忧心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极低,让孩子们烦恼的事也一样,特别是一些个性比较敏感的孩子,他们忧虑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更低。由于担心与消除担心的行动很难同时存在,所以最好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只有先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2
不想上学
。“没什么,就是不想上学”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成人沟通时的常用语言,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意。
孩子在说“我没有问题,我很好”的同时,可能下意识地想要逃避某种不舒服与痛苦的感觉,他的表现看上去会很别扭,往往自己就先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了。
帮助这样的孩子,需要聆听“想要休学”这句话背后的含意。可以先以“哦,原来你觉得这么辛苦啊!”“原来生活中有让你这么不舒服和不满意的事情,竟让你想要休学啊!”这样的话语来接近孩子,抚慰孩子的心灵,然后去倾听并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并适度地给出建议和帮助。
因为担忧,若忍不住又是威胁又是劝导地说“无论怎样都一定要去上学”,这对孩子一点儿帮助也没有。请父母记得,即使满腔怒火,也不要对固执又内心脆弱的孩子说“你自己的人生你想怎样随便你”“以后后悔了我才不管你”“连这个都办不到的话,你以后到底要怎么办啊”这类气话,但是像“加油,再忍耐一下,撑过去吧!”这类的慰藉与鼓励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帮助,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累。
这时候,不如对孩子说“你真的辛苦了,很累吧”,对他们的处境予以认同,进而让他们愿意与自己做更深入的交流。
03
很难主动社交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无法马上和同学变得亲近或合得来,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去适应对方;但有些孩子因为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或习惯了享受特殊待遇,久而久之,就会无法忍受事情不按照自己所想的进行,也因此常常和朋友闹矛盾,其中一些孩子会觉得跟老师或其他大人相处比较自在,有些甚至会觉得同龄人的水平和自己有差距。
也许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还能待在父母的安全网中,但这种情况无法维持太久,因此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不要总觉得自己很特别,常常等着别人先接近自己,偶尔也要主动走向朋友,先开口问他们要不要一起聚聚;要熟悉身为集体中的一分子应该尽的本分,也要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合作”。
仔细观察那些和朋友相处得很好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凡事不会只考虑自己,还会考虑其他人的心情,这样的孩子自然会比较受欢迎,也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他们不会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跟别人约定好的事情也都会遵守,这样让人有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得到其他人的信任;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不会执着于一些小事,比如,当想跟自己喜欢的人做朋友,但是对方并没有这个意愿时,他们虽然也会难过,却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过于纠结,也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无法继续下去。
父母一定要好好了解孩子的个性,虽然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但是孩子的同学可能并不这样认为。比如,父母眼中聪明、有主见、充满自信的孩子,在同学看来可能是很骄傲、什么都只想着自己、令人反感的孩子。
当孩子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很累、很不开心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了解并明白“就算是同一件事,别人与自己想法不一致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04
孩子在成长为大人,父母也要升级至2.0!
“那个曾经眼睛闪闪发亮、充满梦想的孩子去哪儿了?”
为什么再也搞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对他们生气?
《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从青春期孩子自述角度切入,通过61个真实案例,让孩子亲口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会抽烟、喝酒、厌学,沉迷网络不爱社交,与父母关系降到冰点……
针对当今时代青春期孩子面临的社交困扰、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18个青春期关键问题,本书作者基于20+学校心理咨询实战经验,解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态,传授父母让孩子主动谈心的秘诀,指导父母为孩子营造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好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