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是哪个民族的工艺品
泥塑是苗族的工艺品。
资料扩展: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塑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据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介绍,泥塑是以细腻的黏土塑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已多次出土早期的泥塑作品,此后主要以表面敷彩上色的彩塑形式发展。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泥塑(苗族泥哨),贵州省黄平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苗族泥哨是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寨勇村苗族老艺人吴国清(苗名“贵乜”)在传统陶俑、泥俑基础上根据苗族传统艺术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泥捏儿童玩具。
它孕育于20世纪的20年代,丰富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苗族泥哨已不单是儿童玩乐之物,它已进入大雅之堂,成为家庭陈设的艺术品、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和外事活动的礼品。
制作工序:
黄平苗族泥哨采用当地优质的白泥为基本原料,通过手工进行搓捏成型、木屑煅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白泥和好,反复摔打后,根据制作者的艺术构思与丰富想象,手捏成型;再用制哨棒在每个泥哨下部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以便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将开哨后的泥哨放入炉窑中烧制;出窑后用水粉颜料描绘纹饰,着色一般以黑底点红、绿色为主,兼杂黄、白、蓝、紫等色,近似当地苗家妇女的刺绣花块;最后在泥哨上罩以清漆,使之光滑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