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话说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秀非常.
10、楼高但任云飞过
小池能将月送来
11、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12、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13、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4、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霄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秀非常.
10、楼高但任云飞过
小池能将月送来
11、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12、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13、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4、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霄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展开全部
话说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嫦娥奔月简介
话说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大地发烫祸害百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名勇士,叫做后羿,他力大无穷,为了不让人们在吃苦了,他便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从此后羿被人们所敬仰,他取了嫦娥为妻,一日后羿遇见王母,便求得一颗不死药,吃了可以升天做神仙,他不愿离开妻子,让妻子收藏起来,可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仙丹,一日他假装生病,待后羿出去后,就来到后羿房间要拿仙丹,嫦娥不肯,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就自己吃了仙丹,向月亮飞去.....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话说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照得大地发烫祸害百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名勇士,叫做后羿,他力大无穷,为了不让人们在吃苦了,他便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从此后羿被人们所敬仰,他取了嫦娥为妻,一日后羿遇见王母,便求得一颗不死药,吃了可以升天做神仙,他不愿离开妻子,让妻子收藏起来,可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仙丹,一日他假装生病,待后羿出去后,就来到后羿房间要拿仙丹,嫦娥不肯,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就自己吃了仙丹,向月亮飞去.....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话说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 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 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秀非常.
10、楼高但任云飞过
小池能将月送来
11、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12、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13、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4、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霄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秀非常.
10、楼高但任云飞过
小池能将月送来
11、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12、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13、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14、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霄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