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对联?

 我来答
糖朝会cT
2023-05-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怎样对对联(一)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怎样对对联(二)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怎样对对联(三)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矗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帅叹匙
2023-03-22 · TA获得超过36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上联:天赐平安吉祥福。

下联:地生富贵鸿运财。

面对贴对联的地方 自己的右手边贴上联 左手边贴下联。

如果有横批:横批首字边贴上联 横批尾字边贴下联。

上联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 下联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赞吕闻O
2023-03-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738
展开全部
一、对联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拓展说明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3-25
展开全部
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 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 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咸对淡,甘对甜.天对地,稠对稀. 旧对新,晴对阴.浮对沉,假对真.强对弱,对对错.开对关,硬对软. 深对浅,加对减.负对正,降对升.冷对热,饱对饿.死对生,反对正. 直对弯,长对短.胜对败,好对坏.快对慢,双对单.熟对生,歪对正. 笑对哭,吸对呼.退对进,阳对阴.优对劣,日对夜.紧对松,轻对重. 香对臭,胖对瘦.后对先,易对难.冷对暖,忙对闲.爱对憎,贵对贱. 送对迎,动对静.仰对俯,吞对吐.浊对清,输对赢.悲对喜,劳对逸. 凹对凸,矮对高.利对弊,此对彼.盾对矛,贬对褒.涝对旱,简对繁. 完全对危险,优点对缺点.喜欢对讨厌,复杂对简单. 胆小对勇敢,早晨对傍晚.责备对称赞,坚硬对柔软. 现实对幻想,软弱对刚强.暗淡对明亮,缓和对紧张. 迅速对缓慢,乐观对悲观.干净对肮脏,喜悦对悲伤. 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轻巧对笨重,繁重对轻松. 火热对冰冷,浪费对节省.迟钝对灵敏,怀疑对相信. 喧哗对安静,动摇对坚定.黑暗对光明,表扬对批评. 先进对落后,敌人对朋友.秘密对公开,快乐对悲哀. 扩大对缩小,笨拙对灵巧.潮湿对干燥,和蔼对粗暴. 憎恨对热爱,隐瞒对坦白.暴露对隐蔽,陌生对熟悉. 糟蹋对爱惜,惩罚对奖励.困难对容易,降落对升起. 白天对黑夜,欢送对迎接.成功对失败,爱护对损害. 幸福对痛苦,正确对错误.认真对马虎,明白对糊涂. 稠密对稀疏,清晰对模糊.提倡对禁止,弯曲对笔直. 永久对暂时,结束对开始.忧愁对高兴,冷淡对热情. 粗糙对光滑,矮小对高大.愚蠢对聪明,动摇对坚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