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及用药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已发现为害大豆的害虫100多种,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有10余种。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
1、大豆蚜虫发生规律
大豆蚜虫以卵在寄生植物上越冬,春季天暖以后,在寄生植物上繁殖1~2代,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豆田为害幼苗。越冬卵量大,繁殖迅速,在东北地区1年繁殖10多代,在黄淮地区1年可繁殖20多代。大豆蚜虫在田间的发生程度与越冬卵基数、气候及天敌数量有密切关系。
1.1防治方法:用种子和药剂比例为1:75,药效可维持20d,能杀灭早期飞迁到豆苗上的蚜虫。同时,还可以防治蛴螬、象甲、二条叶甲等害虫。利用大豆天敌,如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还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1000倍液,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药效可维持10d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威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草地螟发生规律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剩,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2.1防治方法: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
3、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茧越冬。各个地区发生时间不同,其中东北地区在7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地面,在土表结茧化蛹;8月中旬大量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产卵,经5-8 d孵化出幼虫,即入荚为害;20~30d进入老熟,被害荚9月下旬脱落,老熟幼虫出荚人土越冬。
3.1防治方法:种植抗虫品种。不同品种抗虫性有较大差异,豆荚有毛的品种着生卵较多,豆荚无毛的品种着生卵少;荚皮中木质化隔层紧密的品种受害较轻;黑荚和铁荚系统品种虫蛀率也低。一般黑豆品种多数比黄豆抗虫性强,不同黑豆品种抗虫性也有差异。比较抗虫的黑豆品种有吉林省的黑皮豆、青瓤黑豆,辽宁省的建平小黑豆。山西省的晋豆3号、晋品78号等。大豆食心虫在土壤中越冬、连作为其发生蔓延创造了极好条件,采取合理轮作,虫食率可减少20%左右。大豆食心虫生活史中有个重要特点,老熟虫在土壤中生存长达10个月左右,采取深翻、耕耙、铲趟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措施,能消灭大量幼虫和蛹。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及时喷洒农药,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及幼虫。用2%倍硫磷粉剂、80%敌敌畏乳油熏蒸。并兼治其他害虫效果也很好。具体做法是:用2节长的高梁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1.50~2.25 kg/hm2,均匀插入田间,如防治及时,效果可达80%-90%。另外还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利用赤眼蜂灭卵,于食心虫成虫盛期放蜂1次放蜂30.0万~37.5万只/hm2,可降低虫食率40%。还可在幼虫脱荚前用1:9的白僵菌粉45.0-52.5 kv/hm2,可消灭脱荚后的越冬幼虫。
4、地老虎发生规律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防治方法: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
5、大豆红蜘蛛发生规律
红蜘蛛繁殖很快,东北地区1年发生13代,当温度高于23℃、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繁殖最快。因此。6-7月的高温干旱天气,红蜘蛛发卫最为猖獗。雌虫群聚在寄生枯叶、杂草根际或土块缝隙间越冬。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中耕保墒、浇水及水旱轮作,均能减轻虫害。药剂防治尖注意早防早治,一旦发现,及时喷药,把红蜘蛛消灭在初发期。如果延误时机,到大发生期才喷药。效果很差。用20%灭扫利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154004黑龙江省佳木斯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大豆蚜虫发生规律
大豆蚜虫以卵在寄生植物上越冬,春季天暖以后,在寄生植物上繁殖1~2代,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豆田为害幼苗。越冬卵量大,繁殖迅速,在东北地区1年繁殖10多代,在黄淮地区1年可繁殖20多代。大豆蚜虫在田间的发生程度与越冬卵基数、气候及天敌数量有密切关系。
1.1防治方法:用种子和药剂比例为1:75,药效可维持20d,能杀灭早期飞迁到豆苗上的蚜虫。同时,还可以防治蛴螬、象甲、二条叶甲等害虫。利用大豆天敌,如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还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1000倍液,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药效可维持10d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威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草地螟发生规律
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有的年份在8月上旬会发生第2代成虫及幼虫危害。草地螟具有低龄幼虫发育快、暴食和集体迁移习性。在大发生年大多的幼虫群集一起由农田、草原、荒地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一扫而光,寸草不剩,所以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期,且大量幼虫迁移之前。
2.1防治方法: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
3、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茧越冬。各个地区发生时间不同,其中东北地区在7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地面,在土表结茧化蛹;8月中旬大量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产卵,经5-8 d孵化出幼虫,即入荚为害;20~30d进入老熟,被害荚9月下旬脱落,老熟幼虫出荚人土越冬。
3.1防治方法:种植抗虫品种。不同品种抗虫性有较大差异,豆荚有毛的品种着生卵较多,豆荚无毛的品种着生卵少;荚皮中木质化隔层紧密的品种受害较轻;黑荚和铁荚系统品种虫蛀率也低。一般黑豆品种多数比黄豆抗虫性强,不同黑豆品种抗虫性也有差异。比较抗虫的黑豆品种有吉林省的黑皮豆、青瓤黑豆,辽宁省的建平小黑豆。山西省的晋豆3号、晋品78号等。大豆食心虫在土壤中越冬、连作为其发生蔓延创造了极好条件,采取合理轮作,虫食率可减少20%左右。大豆食心虫生活史中有个重要特点,老熟虫在土壤中生存长达10个月左右,采取深翻、耕耙、铲趟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措施,能消灭大量幼虫和蛹。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及时喷洒农药,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及幼虫。用2%倍硫磷粉剂、80%敌敌畏乳油熏蒸。并兼治其他害虫效果也很好。具体做法是:用2节长的高梁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1.50~2.25 kg/hm2,均匀插入田间,如防治及时,效果可达80%-90%。另外还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利用赤眼蜂灭卵,于食心虫成虫盛期放蜂1次放蜂30.0万~37.5万只/hm2,可降低虫食率40%。还可在幼虫脱荚前用1:9的白僵菌粉45.0-52.5 kv/hm2,可消灭脱荚后的越冬幼虫。
4、地老虎发生规律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防治方法: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
5、大豆红蜘蛛发生规律
红蜘蛛繁殖很快,东北地区1年发生13代,当温度高于23℃、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繁殖最快。因此。6-7月的高温干旱天气,红蜘蛛发卫最为猖獗。雌虫群聚在寄生枯叶、杂草根际或土块缝隙间越冬。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中耕保墒、浇水及水旱轮作,均能减轻虫害。药剂防治尖注意早防早治,一旦发现,及时喷药,把红蜘蛛消灭在初发期。如果延误时机,到大发生期才喷药。效果很差。用20%灭扫利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154004黑龙江省佳木斯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