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

 我来答
非帆游乐
2023-01-26 · 专业专注儿童的成长健康之路。
非帆游乐
广州非帆儿童游乐设备厂家直供:新款室内儿童乐园设备,儿童淘气堡生产报价,室内儿童乐园加盟指导,儿童乐园设备价格便宜靠谱保证!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人们,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安乐可以使人死亡。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都是在年轻时国家遇到危难,逃奔外国,东躲西藏,历尽磨难方当上国君,然后励精图治,使国家逐渐兴盛起来。齐桓公九合诸侯,晋文公践土会盟,俱都名扬千古,但是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渐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使国家逐渐衰败。由于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迅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霸主,他在位四十三年,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晚年信任竖貂、易牙、开方等佞臣,管仲病重时,曾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竖貂等3人出宫,不然3人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于是桓公复召3人回宫。其时,齐桓公年事已高,已面临立储之事。竖貂、易牙、开方极力主张立长子。后来齐桓公生病,竖貂、易牙他们为了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齐国霸业随之衰落。晋文公重耳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型一例。当晋文公还是公子时,其父晋献公宠幸骊姬,杀了太子申生,为了躲避灾祸,他只好选择逃亡。十九年逃亡生涯,可谓命运多舛,然而这一切没有摧垮他,他并未因此而失志,反而坚持修德,礼贤下士、热情厚道、重义守信,不仅赵衰、狐偃、先轸等长期跟随他,而且怀嬴、季隗、齐姜等美女也对这个半老头子倾心,甚至宋襄公、秦穆公、楚成王也全力支持帮助他,后来回国做了国君,任用贤士,爱护百姓,训练士兵,很快成就了霸业。称霸之后,由于没有竞争敌手,晋文公开始心满意足,懈怠下来,不仅忘记了过去的劳苦,也忘记了百姓的劳苦,又不勤于国事,不参加诸侯会盟,信用衰退,道义丧失,不再被诸侯敬重,没几年就在安乐中死去,晋国也逐渐衰落下去。历史上一些王朝兴衰也有这样的规律,建国之始,帝王们深知江山得来不易,都励精图治,因此国家容易兴旺;而到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所谓盛世,往往就开始贪图享受,国家也就走下坡路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