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心屿有哪些景点八大特色景点介绍
在温州江心屿景区有着许多值得游玩的景点,还有著名的江心十景可以观赏,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在江心屿景区有哪些特色景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1、英领事馆旧址
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年(1876)所订《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等四处“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处所”,次年三月温州开埠。
1894年在东峰西南麓兴造五间三层西式楼房一座为领事馆,建筑面积409平方米。次年,又在东首建造三间两层楼房作为巡捕房。两楼既有欧洲建筑遗风,又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韵味。
2、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在东峰下,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建,名普寂禅院。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江心屿原普寂禅院废址上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1873平方米。
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
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3、浩然楼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
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的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4、江心寺
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两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其间有龙潭,深幻莫测。
南宋绍兴七年(1137)奉诏而来的蜀僧青了,率众抛石填塞中川,二屿合二为一,并兴建中川寺,后两度毁于台风。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
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
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
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
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西塔
西塔位于西峰顶,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
塔高32米,底径7米,六面七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
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
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鸣,交响成趣。
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
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6、东塔
东塔位于东峰顶,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
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
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
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
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
7、宋文信国公祠
宋文信国公祠位于江心寺东面。
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
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
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8、澄鲜阁
宋崇宁元年(1102)建成,明正统年间重建。万历年间异人王叔杲复修时,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名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易其名。
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面阔三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现匾“澄鲜阁”为谢稚柳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