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就普及职业教育好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本质是为了避免内卷。
但是并不容易。
首先,我认为其实应该要开始尝试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了,而不应该在初中阶段就进行一刀切固定比例的普职分流。
初中毕业十五岁左右,心智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极其有限,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选择和做决定,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实际上基本上都是靠父母代替他们做决定。
第二,在初中阶段就进行一刀切的普职分流,会加剧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读不了高中而去读职高,大家都会拼命去抢普高的名额。
有钱人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一般家庭的孩子就只能靠天赋和努力,普职初中分流,最后容易出现读普高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读职高的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的情况,教育不公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
要想让社会认可职业教育,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办学水平,让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也能学到真才实学、也能有很好的出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才会高。如果在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都能接受到一样的教育,能有一样好的出路,那自然也就不存在大家都去抢普高名额的情况了。
第三,必须在初中阶段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普及教育,这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和理解,不至于到了毕业时选择未来方向的时候一无所知,胡乱选择。
最后,最根本的——人们教育焦虑、教育内卷,实际上是因为现在的教育成了一种“选拔”而非“育人”。
如今的人们,不愁吃穿,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满足,但好像相比于从前那些缺衣少粮的人们,更为焦虑。
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在吃饱喝足满足生理需求之后,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人人都想做人上人,都不想做社会底层人士,都想成为“成功的人”。
在上流社会的人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中层的人想搏一搏成为上层的人,底层的人也不甘居于人下,都在努力向上爬。而社会阶层分化差距变大,也越来越固化, 社会的阶层流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上、中、下层的人都越来越爬得辛苦。
于是,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焦虑。
人们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和心思,不是被用来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享受沿途的风景和人,而是用来拼命向上攀爬。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不再爱父母,而是抱怨父母为什么没把他们生在一个更高的阶层;
人们之间没有爱情了,而是嫌弃配偶为什么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金钱和地位,连恋爱和结婚,都变成了经过精明计算的生意;
人们之间也很难再有纯粹的友谊,人们交朋友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真的想结交这个朋友,而是在算计这个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广泛高端的社会关系,成为自己的“人脉”;
人们不再爱自己的子女,因为他们生育子女不是因为爱,而是把子女当成赌注,代替自己来攀爬社会的阶梯。
所以人们生下子女,并在子女身上投入大量的所谓“教育”:
他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拼命上各种班,拼命考试做题,参赛拿奖,升学深造,学不喜欢的专业,做不喜欢的工作,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生子。
这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探索世界的真理,寻找人生的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对人类文明做出什么贡献,只是作为一种社会人才选拔制度而存在罢了,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这种“教育”已经不是教育,而是一门生意。一门投资。其最终目的,是给他们子女打出一条路,进入某个社会阶层,或者仅仅是看上去进入了某个社会阶层,看起来更有面子,更能满足他们实现“成功人生”的价值追求而已。
实际上,这种一生追求“成功”的人生,真的成功吗?
但是并不容易。
首先,我认为其实应该要开始尝试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了,而不应该在初中阶段就进行一刀切固定比例的普职分流。
初中毕业十五岁左右,心智不成熟,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极其有限,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选择和做决定,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实际上基本上都是靠父母代替他们做决定。
第二,在初中阶段就进行一刀切的普职分流,会加剧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读不了高中而去读职高,大家都会拼命去抢普高的名额。
有钱人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一般家庭的孩子就只能靠天赋和努力,普职初中分流,最后容易出现读普高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读职高的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的情况,教育不公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
要想让社会认可职业教育,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办学水平,让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也能学到真才实学、也能有很好的出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才会高。如果在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都能接受到一样的教育,能有一样好的出路,那自然也就不存在大家都去抢普高名额的情况了。
第三,必须在初中阶段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普及教育,这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和理解,不至于到了毕业时选择未来方向的时候一无所知,胡乱选择。
最后,最根本的——人们教育焦虑、教育内卷,实际上是因为现在的教育成了一种“选拔”而非“育人”。
如今的人们,不愁吃穿,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满足,但好像相比于从前那些缺衣少粮的人们,更为焦虑。
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在吃饱喝足满足生理需求之后,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人人都想做人上人,都不想做社会底层人士,都想成为“成功的人”。
在上流社会的人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中层的人想搏一搏成为上层的人,底层的人也不甘居于人下,都在努力向上爬。而社会阶层分化差距变大,也越来越固化, 社会的阶层流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上、中、下层的人都越来越爬得辛苦。
于是,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焦虑。
人们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和心思,不是被用来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享受沿途的风景和人,而是用来拼命向上攀爬。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不再爱父母,而是抱怨父母为什么没把他们生在一个更高的阶层;
人们之间没有爱情了,而是嫌弃配偶为什么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金钱和地位,连恋爱和结婚,都变成了经过精明计算的生意;
人们之间也很难再有纯粹的友谊,人们交朋友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真的想结交这个朋友,而是在算计这个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广泛高端的社会关系,成为自己的“人脉”;
人们不再爱自己的子女,因为他们生育子女不是因为爱,而是把子女当成赌注,代替自己来攀爬社会的阶梯。
所以人们生下子女,并在子女身上投入大量的所谓“教育”:
他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拼命上各种班,拼命考试做题,参赛拿奖,升学深造,学不喜欢的专业,做不喜欢的工作,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生子。
这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探索世界的真理,寻找人生的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对人类文明做出什么贡献,只是作为一种社会人才选拔制度而存在罢了,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这种“教育”已经不是教育,而是一门生意。一门投资。其最终目的,是给他们子女打出一条路,进入某个社会阶层,或者仅仅是看上去进入了某个社会阶层,看起来更有面子,更能满足他们实现“成功人生”的价值追求而已。
实际上,这种一生追求“成功”的人生,真的成功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