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系统萎缩:怎么办?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患者如果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通过穿弹力袜、高盐饮食等方法,同时适量增加饮水量,帮助增加血浆容量以及维持血压状态,改善低血压症状。患者如果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需及时进行导尿处理、辅助排尿治疗。如果出现排便无力的情况,可通过按摩或进行提肛运动辅助排便。此外,在平时一定要做好日常的安全防护,避免误吸或摔倒等情况发生;
2、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帮助升高血压。如果患者出现逼尿肌痉挛的症状,可遵医嘱口服曲司氯铵等进行治疗,缓解逼尿肌痉挛,但如果患者患有尿潴留或闭角型青光眼,则应避免服用此类药物;
3、康复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活动姿势的训练以及教学,通过康复治疗后,能够使患者运动迟缓及步态不稳等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4、心理治疗:多系统萎缩的患者因为没有办法彻底将疾病治愈,只能通过积极治疗缓解病情。很多患者都会在心理方面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情况,可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治疗,以缓解不良情绪,必要时患者也可遵医嘱口服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多系统萎缩主要是对症治疗。
1、当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必要时可用氟氢可的松、盐酸米多君、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2、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以用奥昔布宁、曲司氯铵、托特罗定等药物治疗,可能会改善排尿功能。3、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用左旋多巴、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4、或者出现肌张力障碍的情况时,可以注射肉毒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多系统萎缩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职业因素。如果直系亲属出现多系统萎缩,直系亲属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加。如果患者从事有机溶剂、重金属、农业工作等。长期以来,多系统萎缩的风险高于非暴露人群。多系统萎缩可导致便秘、尿潴留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并伴有行走不稳、肌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多系统萎缩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尿潴留和便秘。这种疾病通常具有帕金森病的症状,如肌张力增加、肌肉震颤和运动迟缓。同时会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如行走困难、肌肉无力、口齿不清等,还会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咳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情绪不稳定和认知下降。多系统萎缩应根据病因和症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全方位的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大小便管理,及时导尿。适当的康复治疗,以确保关节活动能力。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是一种罕见的、进展性的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锥体外系,属于 α-突触核蛋白病(类似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其核心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异常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沉积,导致广泛神经细胞变性。
一、发病机制(为什么会产生?)
目前病因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在少突胶质细胞中形成 胶质胞质包涵体(GCIs),破坏神经元功能。
遗传易感性:部分病例与 COQ2、SNCA、SHC2 等基因突变相关(家族性MSA罕见)。
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加速退行性变。
环境因素:农药、重金属暴露可能增加风险(证据较弱)。
纹状体黑质变性(MSA-P型) → 类似帕金森病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MSA-C型) → 类似小脑共济失调
自主神经核团(如脊髓中间外侧柱)受损 → 血压、排尿、排便异常
MSA-P(占60%):
运动迟缓、肌强直(类似帕金森病,但对左旋多巴反应差)
姿势不稳(早期易跌倒)
构音障碍(说话含糊不清)
MSA-C(占40%):
步态共济失调(走路摇晃如醉酒)
肢体震颤(动作时加重)
眼球震颤(视物晃动)
直立性低血压(站立时头晕、黑蒙,甚至晕厥)
尿失禁/尿潴留(膀胱控制异常)
勃起功能障碍(男性早期常见)
便秘/吞咽困难(胃肠道蠕动减弱)
睡眠障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
声带麻痹(嗓音嘶哑,严重时导致窒息)
情绪障碍(抑郁、焦虑)
物理康复(平衡训练、吞咽训练)
呼吸支持(CPAP 或气管切开,适用于声带麻痹)
营养管理(高盐饮食+2.5L/日饮水,防低血压)
α-突触核蛋白抗体(Prasinezumab)
干细胞疗法(iPSC移植修复神经元)
基因治疗(靶向SNCA基因)
避免环境毒素(农药、重金属)
监测早期症状(RBD、体位性低血压)
基因检测(若有家族史,查COQ2突变)
健康生活方式(地中海饮食、规律运动)
怀疑MSA? → 神经科就诊,做 MRI(脑桥“十字征”) +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早诊断标准(2008年Gilman标准)→ 符合 自主神经衰竭+帕金森/小脑症状
生存期:通常5-10年,死因多为 呼吸衰竭/感染
关键病理变化:
二、典型症状(如何识别?)
MSA 症状多样,主要分为 MSA-P(帕金森型) 和 MSA-C(小脑型),但最终都会发展为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 运动症状
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几乎100%患者出现)
3. 其他特征
三、治疗方法(如何改善?)
目前 无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康复、生活方式调整 缓解症状、延缓进展。
1. 药物对症治疗
症状
药物
备注
运动障碍(MSA-P) 左旋多巴(短期可能有效) 仅30%患者短暂改善
小脑共济失调 利鲁唑(调节谷氨酸)、支链氨基酸 效果有限
直立性低血压 米多君、屈昔多巴、氟氢可的松 需结合高盐饮食
尿失禁 奥昔布宁(抗胆碱能药) 严重时需导尿
RBD(睡眠障碍) 氯硝西泮、褪黑素 减少梦境暴力行为
2. 非药物治疗
3. 前沿探索(临床试验)
四、早期如何预防?
目前 无法预防(病因未完全明确),但可 降低风险+早诊早治:
五、关键就医建议
总结:MSA是一种严重但可管理的疾病,早期识别+对症治疗+多学科照护 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